紫色土是由紫色巖風化形成的土壤,由於它保留著母巖的鮮明的紫色,所以被稱為紫色土。主要分佈於中國亞熱帶地區。四川盆地是紫色土分佈最為集中的地方,其次為雲貴高原,湘中和贛中丘陵,在鄂、皖、浙、閩、粵、桂等省區也有零星分佈。 紫色土的母巖主要是紫色砂岩和紫色頁岩。紫色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粒構成,組成物質較粗,組織疏鬆,易透水,所含鹽類淋失較快,風化過程中常沿節理崩解成大塊;紫色頁岩組成物質較細,組織緻密,透水難,所含鹽類的淋失要慢得多,在風化過程中容易形成細碎的顆粒,極易受雨水沖刷流失,尤其是岩層傾角大的地方更顯著。由於砂岩和頁岩的巖性不同,所以,它們的厚度和排疊組合關係對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都有很大影響,並與紫色土的特性有密切聯絡(表7)。 紫色土的成土過程主要表現為母巖崩解成碎塊和細粒。部分含碳酸鈣的紫色巖,在成土過程中還表現為碳酸鈣不同程度的淋失。由於土壤易遭侵蝕,故成土時間一般都較短暫,化學風化和有機質積累作用都十分微弱。因此,紫色土的許多性狀,常直接與母巖的性質相聯絡。表7 不同岩層組合對紫色巖風化和紫色土形成的影響(四川)①厚層,指厚度大於1米者;薄層,指厚度小於30釐米者。 紫色土土層淺薄,剖面厚度一般僅有50釐米左右,甚至更薄,尤其是在丘陵頂部或坡面上部,往往在10餘釐米之下即見半風化的母巖。土壤發育程度很弱,含有機質較少的表層下即為母質層,整個剖面顏色均一,無明顯變化。但土壤的顏色、性質和生產力高低,卻會因母巖地質時代和岩石性質的不同而有差異。 以分佈在四川省的紫色土為例:三疊紀飛仙關組、侏羅紀自流井組岩層風化形成的土壤呈暗紫色,富含磷、鉀等營養元素,土壤質地、結構較好,保肥、回潤力強,生產效能好,生產力高。侏羅紀沙溪廟組、蓬萊鎮組岩層形成的土壤是棕紫色,養分含量和生產效能僅次於前者,生產力也稍低。白堊紀嘉定層風化發育的土壤則呈紅紫色,含營養元素少,土壤質地、結構均較差、保肥能力低,生產效能差,生產力也不高。由各種岩層形成的紫色土都可以有酸性、中性、微鹼性的土壤,但它們的生產力高低,往往和紫色深淺的關係較密切,而與土壤酸、鹼情況的關係較少。 凡母巖含有碳酸鈣的,形成的紫色土也都含有遊離碳酸鈣,但含量變化較大,低者少於1%,高者可大於10%。土壤質地直接決定於母巖巖性,可以從沙壤土直到輕粘土,但以中壤土居多。土壤有機質含量不高,除區域性地區有森林植被,表層可達3~5%外,一般均低於1.0%,氮素也貧乏。惟磷、鉀含量較豐富,分別在0.4%(P2O5)和3%(K2O)左右。 不同岩層形成的紫色土,在生產效能和生產力上雖有差別,但總的說來它是中國南方丘陵地區一種比較肥沃的土壤。無論糧、棉、油作物及其它經濟作物,如甘蔗、菸草、果樹等,幾乎都能在紫色土上獲得好收成,而且品質優良。 由於紫色土主要分佈在丘陵坡地,水土流失嚴重是限制生產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土層淺薄,有機質和氮素含量低,以及抗旱能力弱等,都是與水土流失有關的。改良紫色土的關鍵,在於搞好水土保持。
紫色土是由紫色巖風化形成的土壤,由於它保留著母巖的鮮明的紫色,所以被稱為紫色土。主要分佈於中國亞熱帶地區。四川盆地是紫色土分佈最為集中的地方,其次為雲貴高原,湘中和贛中丘陵,在鄂、皖、浙、閩、粵、桂等省區也有零星分佈。 紫色土的母巖主要是紫色砂岩和紫色頁岩。紫色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粒構成,組成物質較粗,組織疏鬆,易透水,所含鹽類淋失較快,風化過程中常沿節理崩解成大塊;紫色頁岩組成物質較細,組織緻密,透水難,所含鹽類的淋失要慢得多,在風化過程中容易形成細碎的顆粒,極易受雨水沖刷流失,尤其是岩層傾角大的地方更顯著。由於砂岩和頁岩的巖性不同,所以,它們的厚度和排疊組合關係對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都有很大影響,並與紫色土的特性有密切聯絡(表7)。 紫色土的成土過程主要表現為母巖崩解成碎塊和細粒。部分含碳酸鈣的紫色巖,在成土過程中還表現為碳酸鈣不同程度的淋失。由於土壤易遭侵蝕,故成土時間一般都較短暫,化學風化和有機質積累作用都十分微弱。因此,紫色土的許多性狀,常直接與母巖的性質相聯絡。表7 不同岩層組合對紫色巖風化和紫色土形成的影響(四川)①厚層,指厚度大於1米者;薄層,指厚度小於30釐米者。 紫色土土層淺薄,剖面厚度一般僅有50釐米左右,甚至更薄,尤其是在丘陵頂部或坡面上部,往往在10餘釐米之下即見半風化的母巖。土壤發育程度很弱,含有機質較少的表層下即為母質層,整個剖面顏色均一,無明顯變化。但土壤的顏色、性質和生產力高低,卻會因母巖地質時代和岩石性質的不同而有差異。 以分佈在四川省的紫色土為例:三疊紀飛仙關組、侏羅紀自流井組岩層風化形成的土壤呈暗紫色,富含磷、鉀等營養元素,土壤質地、結構較好,保肥、回潤力強,生產效能好,生產力高。侏羅紀沙溪廟組、蓬萊鎮組岩層形成的土壤是棕紫色,養分含量和生產效能僅次於前者,生產力也稍低。白堊紀嘉定層風化發育的土壤則呈紅紫色,含營養元素少,土壤質地、結構均較差、保肥能力低,生產效能差,生產力也不高。由各種岩層形成的紫色土都可以有酸性、中性、微鹼性的土壤,但它們的生產力高低,往往和紫色深淺的關係較密切,而與土壤酸、鹼情況的關係較少。 凡母巖含有碳酸鈣的,形成的紫色土也都含有遊離碳酸鈣,但含量變化較大,低者少於1%,高者可大於10%。土壤質地直接決定於母巖巖性,可以從沙壤土直到輕粘土,但以中壤土居多。土壤有機質含量不高,除區域性地區有森林植被,表層可達3~5%外,一般均低於1.0%,氮素也貧乏。惟磷、鉀含量較豐富,分別在0.4%(P2O5)和3%(K2O)左右。 不同岩層形成的紫色土,在生產效能和生產力上雖有差別,但總的說來它是中國南方丘陵地區一種比較肥沃的土壤。無論糧、棉、油作物及其它經濟作物,如甘蔗、菸草、果樹等,幾乎都能在紫色土上獲得好收成,而且品質優良。 由於紫色土主要分佈在丘陵坡地,水土流失嚴重是限制生產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土層淺薄,有機質和氮素含量低,以及抗旱能力弱等,都是與水土流失有關的。改良紫色土的關鍵,在於搞好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