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明 王世貞) 原文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趙寶也;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以一璧故而失信於天下;臣請就死於國,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於秦? 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繆相如於市,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 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若而勁澠池,柔廉頗, 則愈出而愈妙於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譯文 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得歸還(趙國),人們都稱讚他,而我卻不認為這件事是好的。 秦國用十五座城作為條件,想要欺騙趙國來奪得趙國的和氏璧。(秦國)那時說是要和氏璧,這是實情,不是為了試探趙國。趙國得到了秦國的人情但不把和氏璧交給秦國,沒有得到秦國的人情卻將和氏璧交給他們;趙國得到了秦國的人情但不害怕他們就不將和氏璧交給秦人,趙國得到了秦國的人情又害怕他們就將和氏璧交給秦人。按理只有這兩種情況,怎麼會有又害怕秦人卻又挑起了他們的怒氣的。 至於(如果)秦國要和氏璧,而趙國不給秦國,那麼雙方都沒有什麼過錯。(如果)趙國將和氏璧交給了秦國,但秦國不將十五座城交給趙國,這是秦國的不對。(如果)秦國將十五座城交給趙國而趙國不將和氏璧交給了秦國,這是趙國的不對。(如果)想要使偏邪在秦國一方,那就應該放棄和氏璧;害怕放棄和氏璧,那就應該不同意秦國的請求。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圖來商量,又設立了九賓的禮節還要沐浴焚香來取得和氏璧,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藺相如可以這樣說:“我本來就知道秦王不會交出城池。那和氏璧,不是趙國的寶物;但那十五座城池卻是秦國的珍寶。現在秦王因為一塊和氏璧的緣故而將十五座城池交給外人,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一定會抱怨秦王丟棄他們象丟棄小草一樣。秦王你不交出城池從而欺騙趙國得到了和氏璧。但是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讓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講信用。我希望就死在你們國家,來表明秦王的失信。”象這樣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只不過現在藺相如叫門客帶著逃回了趙國,卻將責任推給秦國。那時秦國還想和趙國交好。假使秦王生了氣而在市集將藺相如殺掉,派武安君白起帶領十萬大軍來攻打邯鄲。獲勝一次就能將藺相如一家滅族。再次獲勝那麼和氏璧還是屬於秦國的。 於是我認為:“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為上天在幫他忙。”那麼他在澠池會上對秦王態度強硬,和廉頗搞好關係,是由於越出乎意料越好;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上天的關係啊!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明 王世貞) 原文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趙寶也;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以一璧故而失信於天下;臣請就死於國,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於秦? 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繆相如於市,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 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若而勁澠池,柔廉頗, 則愈出而愈妙於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譯文 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得歸還(趙國),人們都稱讚他,而我卻不認為這件事是好的。 秦國用十五座城作為條件,想要欺騙趙國來奪得趙國的和氏璧。(秦國)那時說是要和氏璧,這是實情,不是為了試探趙國。趙國得到了秦國的人情但不把和氏璧交給秦國,沒有得到秦國的人情卻將和氏璧交給他們;趙國得到了秦國的人情但不害怕他們就不將和氏璧交給秦人,趙國得到了秦國的人情又害怕他們就將和氏璧交給秦人。按理只有這兩種情況,怎麼會有又害怕秦人卻又挑起了他們的怒氣的。 至於(如果)秦國要和氏璧,而趙國不給秦國,那麼雙方都沒有什麼過錯。(如果)趙國將和氏璧交給了秦國,但秦國不將十五座城交給趙國,這是秦國的不對。(如果)秦國將十五座城交給趙國而趙國不將和氏璧交給了秦國,這是趙國的不對。(如果)想要使偏邪在秦國一方,那就應該放棄和氏璧;害怕放棄和氏璧,那就應該不同意秦國的請求。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圖來商量,又設立了九賓的禮節還要沐浴焚香來取得和氏璧,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藺相如可以這樣說:“我本來就知道秦王不會交出城池。那和氏璧,不是趙國的寶物;但那十五座城池卻是秦國的珍寶。現在秦王因為一塊和氏璧的緣故而將十五座城池交給外人,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一定會抱怨秦王丟棄他們象丟棄小草一樣。秦王你不交出城池從而欺騙趙國得到了和氏璧。但是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讓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講信用。我希望就死在你們國家,來表明秦王的失信。”象這樣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只不過現在藺相如叫門客帶著逃回了趙國,卻將責任推給秦國。那時秦國還想和趙國交好。假使秦王生了氣而在市集將藺相如殺掉,派武安君白起帶領十萬大軍來攻打邯鄲。獲勝一次就能將藺相如一家滅族。再次獲勝那麼和氏璧還是屬於秦國的。 於是我認為:“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為上天在幫他忙。”那麼他在澠池會上對秦王態度強硬,和廉頗搞好關係,是由於越出乎意料越好;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上天的關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