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第十一章 受制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臣子矇蔽君心,堵塞言路,閉君於事。人言可畏,眾口爍金,不得不防,這是人性所決定的,無可厚非。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誰讓我們生活在“江湖”中。做事就會出錯,就會有人非議,除非不做就沒錯,沒錯就不錯,但不做,事物就無法發展,不管是明君在位還是權臣當道,終歸還是要做事的。賢臣都要防人非議,更不要說本身目的就不純的譽臣。
聽取反對者的聲音,是最好的矯正器。反對者的理由無處乎事物的弊大於利,而贊成的理由也無處乎外利大於弊,只是“利弊得失”的問題。如果聽取了反對者的聲音,將“弊”研究透,使其傷害降到最低,不更加有利於事物的成功嗎。但,怕得是,決策者沒有將“弊”研究透,反而感覺“弊”很嚴重,後果很可怕,最好不要做。不管是賢臣,還是譽臣都怕君主將事物的反面無限放大,而決定不做了。就奸臣而已,誘惑君主,是為了中飽私囊,如果君主聽信它言,決定不做了,那不是什麼也撈不到了嗎,所以他必須阻止君主聽信它言,或者乾脆堵了君主的言論,讓他聽不到非議。
怎麼做才能達到讓君主只信自己不信他人呢,臣子的做法就一句話“議是事者,妒事者也。”告訴君主,凡是非議者,是出於嫉妒,不安好心。結果是“人主藏是言,不更聽群臣;群臣畏是言,不敢議事。”臣子達到了矇蔽君心,堵塞言路,閉君於事的目的。
韓非子講完臣子堵塞君主的言路後,今天講結果,也就是什麼是“壅於言,制於臣”。韓非子認為“二勢者用,則忠臣不聽而譽臣獨任。”意思是這兩種局面起了作用,君主對忠臣的話就不會聽取而專門任用那些徒有虛名的臣子。在韓非子看來君主只聽佞言不聽臣語和群臣畏言不敢議事結果很可怕,危害極深。忠臣與譽臣,是事物的陰陽兩方,君主要有容得下陰陽兩方的品德,要有聽得了忠譽臣子言論的心胸,只聽一方既不符合“道與德”的要求,也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二勢者用”的結果就是“如是者謂之壅於言,壅於言者制於臣矣。”意思是像這樣的情形,就叫做被言論所矇蔽,被言論所矇蔽了,也就受制於臣下了。我們所有的認知都來自於外界與外界的傳輸,尤其在封閉的環境中,這種接受與相信就顯的猶為明顯。君主的言路被譽臣所封堵,在這個資訊封閉的環境中,君主只能聽信於譽臣,因為沒有其它或相左的資訊,就無法產生懷疑與反對的思想。相信了譽臣之言,也就接受了譽臣的控制。其實,反過來想,譽臣的這招更適合君主對臣子的管理,“壅於言,制於君”不正是君主想要的嗎?
【二勢者用,則忠臣不聽而譽臣獨任。如是者謂之壅於言,壅於言者制於臣矣。】
在企業管理中,老闆還是要聽取正反兩方對事物的主張,從中找到有利於事物發展的建議,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辦成,而不是為了那一方好。站在山頂,你會發現山是由陰面與陽面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傳銷”絕對稱得上是“壅於言,制於臣”的典型案例。華人的“三思而後行”是生活的智慧,三思,前思利,中思己,後思弊,綜合思考後再行動。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第十一章 受制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臣子矇蔽君心,堵塞言路,閉君於事。人言可畏,眾口爍金,不得不防,這是人性所決定的,無可厚非。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誰讓我們生活在“江湖”中。做事就會出錯,就會有人非議,除非不做就沒錯,沒錯就不錯,但不做,事物就無法發展,不管是明君在位還是權臣當道,終歸還是要做事的。賢臣都要防人非議,更不要說本身目的就不純的譽臣。
聽取反對者的聲音,是最好的矯正器。反對者的理由無處乎事物的弊大於利,而贊成的理由也無處乎外利大於弊,只是“利弊得失”的問題。如果聽取了反對者的聲音,將“弊”研究透,使其傷害降到最低,不更加有利於事物的成功嗎。但,怕得是,決策者沒有將“弊”研究透,反而感覺“弊”很嚴重,後果很可怕,最好不要做。不管是賢臣,還是譽臣都怕君主將事物的反面無限放大,而決定不做了。就奸臣而已,誘惑君主,是為了中飽私囊,如果君主聽信它言,決定不做了,那不是什麼也撈不到了嗎,所以他必須阻止君主聽信它言,或者乾脆堵了君主的言論,讓他聽不到非議。
怎麼做才能達到讓君主只信自己不信他人呢,臣子的做法就一句話“議是事者,妒事者也。”告訴君主,凡是非議者,是出於嫉妒,不安好心。結果是“人主藏是言,不更聽群臣;群臣畏是言,不敢議事。”臣子達到了矇蔽君心,堵塞言路,閉君於事的目的。
韓非子講完臣子堵塞君主的言路後,今天講結果,也就是什麼是“壅於言,制於臣”。韓非子認為“二勢者用,則忠臣不聽而譽臣獨任。”意思是這兩種局面起了作用,君主對忠臣的話就不會聽取而專門任用那些徒有虛名的臣子。在韓非子看來君主只聽佞言不聽臣語和群臣畏言不敢議事結果很可怕,危害極深。忠臣與譽臣,是事物的陰陽兩方,君主要有容得下陰陽兩方的品德,要有聽得了忠譽臣子言論的心胸,只聽一方既不符合“道與德”的要求,也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二勢者用”的結果就是“如是者謂之壅於言,壅於言者制於臣矣。”意思是像這樣的情形,就叫做被言論所矇蔽,被言論所矇蔽了,也就受制於臣下了。我們所有的認知都來自於外界與外界的傳輸,尤其在封閉的環境中,這種接受與相信就顯的猶為明顯。君主的言路被譽臣所封堵,在這個資訊封閉的環境中,君主只能聽信於譽臣,因為沒有其它或相左的資訊,就無法產生懷疑與反對的思想。相信了譽臣之言,也就接受了譽臣的控制。其實,反過來想,譽臣的這招更適合君主對臣子的管理,“壅於言,制於君”不正是君主想要的嗎?
【二勢者用,則忠臣不聽而譽臣獨任。如是者謂之壅於言,壅於言者制於臣矣。】
在企業管理中,老闆還是要聽取正反兩方對事物的主張,從中找到有利於事物發展的建議,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辦成,而不是為了那一方好。站在山頂,你會發現山是由陰面與陽面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傳銷”絕對稱得上是“壅於言,制於臣”的典型案例。華人的“三思而後行”是生活的智慧,三思,前思利,中思己,後思弊,綜合思考後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