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得心安
-
2 # 鬱香墨
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這一現象不在個例,個人認為主要是現實生活當中追求享樂的一種貫性,不求思索,不求上進,教育形勢嚴駿。提一點小小的建議,在上課的時間,要求每個小學生在黑板上寫一句話,無論是心裡話還是家長說的話,無論是課本中的語言還是故事中的語言。接下來再問這句話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畫一片小樹葉,無論長的,方的,園的都可以,再由學生說出小樹葉的各種名稱。表揚好的,指出不好的,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
3 # 粥廠廠長
這個只能靠家長靠學校老師是沒用的,不是說老師沒這方面的能力,是因為中國的考試教育制度逼得學校只能以成績說話,這樣的大環境下,稍微在乎自己職業生涯的教師都會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分數上面,每天面對孩子的也只能是背,默,測驗,改題,再測再改。這種教育方式肯定無助於孩子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而家長們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嘗試很多時候會被教師認為不配合他們的工作,怎麼說呢?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慢慢薰陶吧,沒有捷徑。另,千萬別聽信各種媒體上關於教育孩子的雞湯,那些作者很可能都沒有孩子,坐在辦公室遐想連篇,只要新鮮,另類,不管是否可行就忙不迭地寫出來誤導家長。
這個問題嚴重,但又是必然現象。
他們的父母、甚至祖父母那輩人,就是在要求全部精力投入革命去解放世界或投入學習應對考試、但絕對禁並嚴厲打擊獨立思考的環境下成長的,到現在這茬孩子們,等於獨立思考的習慣蕩然無存,而且,現在的各種學習、考試製度還保留了相當多他們父母祖父母那時的理論,孩子們獨立思考的天性已經被閹割差不多了。
改變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從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開始,再慢慢增加記憶能力,再升級到綜合能力、判斷能力——一旦到能獨立綜合判斷的階段,獨立思考的基礎就已經具備了。
比如,對於低齡兒童,拿出一個新東西(如新教具、或窗外樹上新開的花,等),讓他們觀察1分鐘,然後背對觀察物件,複述自己看到的細節——這個時候,孩子們觀察能力的差異、表述能力的差異、記憶力差異,甚至耐心差異、表現欲差異等都會顯現,教師即可開始引導如何觀察、如何傾聽他人觀點,等等。
一旦孩子學會觀察了,即可逐步升級觀察目標的難度(如從單一靜物到動態環境、到春遊之類的複雜活動),同時在集中引導時注意鼓勵不同的觀察角度、觀點,並培養他們形成客觀事物可以有不唯一的標準答案、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認知。
學會觀察是學會比較的基礎,學會比較是學會思考判斷的前提,學會了思考判斷就是獨立思考的開始。
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解惑的職能現在很容易觸雷,所以大家多專注於授業當中如何考試如何掙錢那麼窄窄的領域。
如果有效的實施了傳道(傳遞如何選擇、培養自己的三觀,給學生具備獨立人格的基礎),哪怕是初級的努力實施,即可無愧於當下作為教師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