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粗纖維時代
-
2 # 蛩嗚齋主
我們總是弄不清一個事實道理就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其實它是一個因果關係,你生了孩子這就是因,你必須得養孩子這就是果。你要是怕孩子將來不報答你,當然也可以不要這個果,生下孩子直接送別人就行了,可你又不願意,你不願意那就得做好孩子長大後不報答你的心理準備,所謂的養育之恩說穿了只是想象定義不是事實定義,出於道德美好想象的定義,沒有事實上的印證作基礎。事實上的印證就是子女長大後可以獨立成家了,沒了養育和被養育的紐帶連結就只能靠孩子自覺了,它不像夫妻每天都有肌膚之交想舍也難。所以我們只能教導孩子孝順,僅此而已,千萬別把想象和事實攪和一起說事剪不斷理還亂,憑空坐生煩惱。孩子不孝你也可以不要這個果,直接上法院把他告了,你若不願意告那就自己想辦法適應沒有子女孝順的生活。抱歉,除去這個沒別的辦法。
-
3 # 心理諮詢師王忠萍
人所有的關係,都是與父母關係的折射,所有的孩子都是家庭的產物,我們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好,有沒有用心去看一看孩子背後的父母親?
錙銖必較的人,可能經歷過一下事情。
第一,童年時物質匱乏,問父母要點東西不容易,哪怕這種要是合理的必須的,父母因為生活所迫,給得不利索,或者盤問再三,有時候給,有時候還不一定給。
第二,父母本身就是吝嗇的人,他們的童年一定很苦,除了吃飽穿暖,其餘的都是奢侈。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會是吝嗇的。
第三,父母不會處理家庭關係,對孩子厚此薄彼,對子女沒有公平對待,至少讓孩子覺得不公平。等孩子長大了,往往是那種沒有被公平對待的孩子更有出息,這個時候父母又要吃大戶,希望生活條件好的孩子多承擔一些。
第四,父母的脾氣暴戾,孩子小時沒好氣,對孩子多呵斥辱罵,言語刻薄惡毒,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靈傷害。等父母老了,孩子不自覺地用同樣的態度對待父母。
同時,如果我們夠公平,應該可以看到,對父母錙銖必較的人,不可能在外看起來是謙和的、禮貌的、風光的,這只是父母的想象,而在日常動態中,一定也是吝嗇的。甚至對自己也是吝嗇的。
孩子都是望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孩子小時,請溫柔地對待他們,多陪伴,多呵護,因為有一天這些都會得到回報,就像種莊稼,春天種下什麼,秋收收穫什麼,而且翻倍。
如果子女活到了和父母錙銖必較的份上,我個人認為,這已經是很糟糕的人生了,無論這個孩子在外看起來有多麼的謙和、禮貌、風光等,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回覆列表
做個孝順的孩子,簡直是太棒了!父母給予我們的永遠超出我們回饋給父母的!父母在養大我們的過程中,什麼時候和子女算過賬啊?子女如果硬要和父母,因為房子、因為財產、因為其它,去算賬,這賬能算的清嗎?這賬如果要還,此生做子女的又如何能還的完、還的清呢?
誰能把父母的操勞放秤上秤一秤?誰能把父母的惦記放秤上秤一秤?誰能把父母的疼愛放秤上秤一秤?秤得出來嗎?一定秤不出來,只因它無價!
就在剛才,我因為要做麵食,需要用到擀麵杖。這個擀麵杖是父親在我結婚時為我打製的,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於是我打電話給父親,問父親還記得給我做的這個擀麵杖嗎?老父親說,記得記得,你還在用呢?我說,為什麼不用呢?這是老爸給我的大禮啊!電話那頭,已經85歲的父親,開心的笑了,那笑聲像極了一個小孩子!而電話的這頭,我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