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漫錄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有三個飲食文化圈,每個飲食文化圈都有自己不同的飲食特點,下面我來詳細講一下。

    由於地理位置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形成了南北兩大飲食文化地域,北方包括齊燕韓趙魏秦,南方則以楚國為主。同時又以崤山為界,形成了東西兩大飲食文化區域,東方以齊楚燕韓趙魏,西方則是秦國自己。

    在上述兩大飲食圈的劃分中,各國飲食差異較大,同一性較差。因此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飲食文化圈還可以在地域風俗的基礎上加以更細的劃分。

    一,中原飲食文化圈。

    中原飲食文化圈主要包括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幾個國家,齊燕趙魏韓,這幾個國家佔據了五州之地(豫州,兗州,冀州,青州和徐州),物產豐饒,飲食豐富多樣,糧食作物以麥,豆和粟為主。

    中原東部的齊國瀕臨大海,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魚、鹽等海產品 。《史記 ·貨殖列傳》記載 :“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魚鹽 。”“海岱惟青州 ⋯⋯厥田惟上下 ⋯⋯厥貢鹽浠,海物惟錯 ”,“淮夷嬪珠暨魚 ”。齊國的土壤肥沃,糧食產量也很高,尤其以冬小麥為主。而當時魏國建都大梁,南韓建都的新鄭和趙國建都的邯鄲一帶,也都是農業發達之區,生產麥、豆、稻、粟,糧食產量也很高。

    二,荊楚飲食文化圈。

    荊楚飲食文化圈以楚國為主,由於荊、揚二州氣候溫潤,降雨量充沛,土地溼軟,不適合北方作物如麥,粟的生長。所以在這一地區,人們普遍種植水稻。“揚州其 谷宜稻⋯ ⋯荊州其谷宜稻。”荊楚地區除了以稻米為主食,還養殖家禽,捕獵魚類飛禽等,比如鴻,鴿,鵪鶉,鴰,雀,鱉,鱝,豺等,可以說食物種類也是相當豐富。

    三,秦隴飲食文化圈。

    秦隴飲食文化圈主要以秦國和巴蜀為主,飲食種類多樣,品種也很豐富。

    詩經《豳風 ·七月》中寫道 :“六月食鬱及奠,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 ,十月獲稻⋯⋯七月食瓜⋯⋯九月叔苴,採荼薪樗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穆,禾麻菽麥。”

    雖然關中地區和巴蜀地區沃野千里,各種作物都有種植,尤其是秦國佔據巴蜀後,還在秦嶺以南地區廣泛種植水稻,提高了糧食產量,但卻無法滿足秦國的糧食需求。“好稼穡,殖五穀⋯⋯南則巴蜀,巴蜀亦沃野 。”因為秦國大部分地區氣候乾旱,適合種植耐旱作物粟(小米),雖然其他糧食作物也有種植,卻不如粟的面積廣泛,因此秦人不喜吃小麥,飲食以粟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案的英文單詞怎麼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