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姿觀察

    新喀里多尼亞位於澳洲東北南迴歸線附近,由新喀里多尼亞島和洛亞蒂群島組成。該島群1774年由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發現,他以蘇格蘭古羅馬時期的拉丁語名喀裡多尼亞來命名此島,因為島的東北部令他想起蘇格蘭的風光。1843年英國派專員到達該島,但是1853年被法國強佔為殖民地,1946年成為法國的海外領地直到今天。 (南太平群島)

    1957年法國政府給予島上居民法國公民身份,而當時正值全球反殖鬥爭風起雲湧的年代,新喀里多尼亞的民眾們也不甘人後。由於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和歧視,當地的納卡克人與殖民當局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到上世紀80年代達到了高潮,暴力和衝突貫穿整個80年代。最後,法國中央政府與當地共和黨和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等團體於1988年在巴黎達成《馬提翁協議》,給予當地高度自治地位,並且於10年後舉行公投是否獨立。十年之後又達成《努美阿協議》,公投又再次推遲20年,現在終於有了結果,決定留在法國。為了尊重當地居民的意願,在2022之前還要舉行兩次類似公投來最終確認決定。 (公投現場)

    現在的殖民地人民似乎已經認清了現實,在實現民族獨立之後並未獲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戰亂和貧窮依然存在,他們又試圖透過偷渡的方式穿坐著船穿越地中海去原來的宗主國尋找美好生活。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新卡里多尼亞當地有27萬人,歐洲白人移民後裔佔到27%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土著族群中卡納克人40%。法國每年給予當地15億美元經濟援助,這約佔當地GDP總值的15%,當地的年人均GDP約為37000美元與法國本土大體相當。可想而知一旦援助中斷,那麼對於當地經濟社會的影響巨大,尤其這部分錢其實還直接用於當地公共開支,主要受益的都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土著族群。 (馬克龍與當地土著居民)

    新喀里多尼亞的這種情況並不是特例,隸屬於美國的波多黎各自由邦,也是這種情況,以前是鬧獨立公投,現在是希望透過公投成為美國的正式聯邦州。波多黎各去年遭遇了颶風襲擊,特朗普不但要親自到場,而且相關救災援助就給了10多億美元,當地人依然不買賬,特朗普也不敢回懟,而是反過來罵民主黨和媒體給自己造謠。可見即便是特朗普領導的聯邦政府拿波多黎各真是沒有辦法,安撫的目的顯然不是鼓動波多黎各民眾繼續公投加入美國,而是希望其能夠維護穩定和現狀。這一個個殖民地和海外領土已經著實這些昔日殖民國經濟和政治的負資產,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雞肋一樣的存在。唯一的價值只能體現在歷史課本上,那就是作為一種帝國情懷而存在。(新喀里多尼亞風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新買來的茉莉花怎麼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