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3794738726

    荀子的思想偏向經驗以及人事方面,是從社會脈絡方面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範。以孔子為聖人,但反對孟子和子思為首的“思孟學派”哲學思想,認為子弓與自己才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者。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本惡,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 荀況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的學問淵博,在繼承前期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長處加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現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容。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並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同時重視人的物質需求,主張發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在認識論上,他承認人的思維能反映現實。但有輕視感官作用的傾向。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他關於學習的見解。中文強調“學”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博學才能“知助而無過”,同時指出學習必須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他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國家要興旺,就必須看重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認為教師如果不給學生做出榜樣,學生是不能躬行實踐的。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當的貢獻。

  • 2 # 藍風24

    名況,字卿,又稱孫卿.他是儒家最後代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禮治"又要重視教化,兼用"法"治.

    荀子

    (約) 公元前313 - 公元前228

    〖戰國〗

    --------------------------------------------------------------------------------

    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時人尊其為“卿”。 漢人避宣帝諱,曾改稱孫卿。趙華人。遊學於齊,曾三任祭酒。後赴楚國,春申君任其為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令,著書教學以終。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其學說總結先秦諸子學術思想,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如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如以為人能透過“天官”(感官)及“天君”(心)之知覺認識客觀,並強調思維優於感覺。又認為“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為獲得正確認識,必須使心“虛壹而靜”。與孟子“性善”說相反,認定人性生來本“惡”,“其善者偽也”,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才可以為善。其政治觀為“禮治”與“法治”相結合,堅持儒家“正名”說,強調尊卑名分,主張“法后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其於經濟,提倡強本節用、開源節流,“省工賈、眾農夫”等觀點。為文說理透闢,結構謹嚴,《賦篇》對漢賦興起具影響。所著有《荀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辣椒炒臘鴨的做法和怎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