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56187287401

    第三章 骨及骨連結 作業答案 2012-11-12 11:53 釋出範圍:公開 名詞解釋 1.胸骨角:胸骨柄與胸骨體的結合處,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胸骨角兩側平對第2肋軟骨,為計數肋的標誌。2.坐骨大孔即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與坐骨大切跡圍成的孔。3.坐骨小孔即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與坐骨小切跡圍成的孔。4.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兩側髖骨相連結而成的骨環,骨盆以界限分為大骨盆和小骨盆兩部。5.恥骨聯合位於小骨盆前上部,由兩側恥骨聯合面借恥骨間盤相連結構成。6.肘後三角:肘關節屈曲呈直角時,肱骨內、外上髁和尺骨鷹嘴3點構成等腰三角形,稱肘後三角。三角的尖指向遠端。當肘關節申直時,上述三點成一條直線。肘關節脫位或肱骨內、外上髁骨折時,三者的等腰關係發生改變。但肱骨其他部位的骨折,不會影響他們的三角形和直線關係。臨床上常常用來鑑別肘關節後脫位與肱骨髁上骨折。7. 提攜角:臂軸與前臂軸的延長線相交形成一向外開放的角度,約165-170度,其補角為10-15度,即提攜角。簡答題 1.上肢骨包括上肢帶骨和自由上肢骨兩部分。上肢帶骨有鎖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有肱骨、橈骨、尺骨、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掌骨(5塊)、指骨(14塊)。下肢骨包括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兩部分。下肢帶骨有髖骨;自由下肢骨有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跗骨(距骨、跟骨、骰骨、三塊楔骨、足舟骨)、蹠骨(5塊)、趾骨(14塊)。軀幹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3部分。成人的椎骨包括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骨(由5塊骶椎癒合而成),1塊尾骨(由4~5塊尾椎癒合而成)。肋共有12對,胸骨1塊。2.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髖臼周緣附有髖臼唇,加深關節窩,股骨頭幾乎全部納入髖臼內。關節囊堅韌而厚,股骨頸除後面的外側部外,都包在關節囊內。關節囊周圍有韌帶加強,其中位於囊前壁的髂股韌帶最為強大。關節囊內有股骨頭韌帶,連於股骨頭凹與髖臼之間,內有營養股骨頭的血管透過。髖關節是典型的杵臼關節,可作多軸運動,可作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3.膝關節是全身最大、關節面最不適應,而穩定性最好的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共同構成的關節。關節囊周圍有韌帶加強,特別是強大的髕韌帶在囊的前方,內、外側面附近有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囊內有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腔內有內、外半月板。關節囊滑膜層結構複雜,除形成滑膜皺襞外,在髕骨上方形成髕上囊。4.顳下頜骨節組成:由下頜骨的下頜頭與顳骨的下頜窩和關節結節組成。特點:關節面上覆有纖維軟骨,關節囊鬆弛,關節囊外側有顳下頜韌帶(外側韌帶)、莖突下頜韌帶和碟下頜韌帶加強,關節腔內有關節盤將關節腔分為上下兩部分;關節盤上面如鞍狀,前凸後凹的關節結節和下頜窩的形狀相適應。運動方式:上提、下降、前進、後退、側方運動。下頜運動的肌肉: 上提:咬肌、翼內肌、顳肌前部纖維 下降:翼外肌(雙側)、舌骨上下肌群 前進:翼外肌(雙側)、翼內肌 後退:顳肌後部纖維 側方運動:翼外肌(單側)、顳肌後部纖維(單側) 5.按關節運動軸數目和關節面的形態分三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過得好嗎?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