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冀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也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治所在高邑縣(也稱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三國時期,曹魏將州治東遷到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冀州的範圍基本包括今天的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山東省西部以及河南省北部。兗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也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昌邑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以北,而並非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兗州範圍大致是今天山東省西南部及河南省東部青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也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其範圍主要包括今天山東省除東南部以外的地區。徐州,是《尚書·禹貢》中所列華夏九州之一,範圍大致在今天中國山東省東南和江蘇省長江以北的地區。漢朝時是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治所在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揚州範圍為淮河以南、南海以北的廣大地域,即大約為今江蘇、安徽淮河以南部分,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全部,湖北、河南和廣東的一部分荊州範疇大致是北至現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往南延伸至兩湖(湖北、湖南)全境內。豫州治所為譙(今安徽省亳州),轄區在河南東部和安徽西部梁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但是漢朝並沒有設立,統屬於益州(益州,中國古地名,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一帶。)。西晉於267年從益州中分設出梁州,州治在漢中郡南鄭縣(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雍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在《尚書》中就是“九州”之一,但具體所指已無從查證。雍州地區自西周到西晉始終是京畿或附近。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冀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也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治所在高邑縣(也稱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三國時期,曹魏將州治東遷到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冀州的範圍基本包括今天的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山東省西部以及河南省北部。兗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也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昌邑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以北,而並非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兗州範圍大致是今天山東省西南部及河南省東部青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也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其範圍主要包括今天山東省除東南部以外的地區。徐州,是《尚書·禹貢》中所列華夏九州之一,範圍大致在今天中國山東省東南和江蘇省長江以北的地區。漢朝時是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治所在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揚州範圍為淮河以南、南海以北的廣大地域,即大約為今江蘇、安徽淮河以南部分,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全部,湖北、河南和廣東的一部分荊州範疇大致是北至現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往南延伸至兩湖(湖北、湖南)全境內。豫州治所為譙(今安徽省亳州),轄區在河南東部和安徽西部梁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但是漢朝並沒有設立,統屬於益州(益州,中國古地名,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一帶。)。西晉於267年從益州中分設出梁州,州治在漢中郡南鄭縣(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雍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在《尚書》中就是“九州”之一,但具體所指已無從查證。雍州地區自西周到西晉始終是京畿或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