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殤無雪

    唐朝正一品有正一品官員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唐朝爵位制度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皇姑為大長公主,正一品;姊妹為長公主,女為公主,一品王、嗣王、郡王之母、妻為妃,

    唐朝規定公婆要向公主行禮,唐朝開國的時候,有“諸主下嫁,以帝女貴”的規矩。也就是說,唐朝公主下嫁時,公婆要向她們行君臣之禮。但有位大臣不願意,這個人叫王珪,生於隋末,後來成為唐朝四大名相之一。王珪出身於名門望族太原祁縣王氏。

    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後。王珪再次被李淵徵召為太子中允,主要負責教導太子李建成的日常和學習。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了鞏固政權,將李建成舊部都收為己用,委以重任。王珪也被徵召為諫議大夫,主要負責指出李世民的不足和缺點。

    王珪為人直爽,且又是心繫社稷的大臣,所以他常常上疏,批評李世民不當之處。李世民認為那些江山不能永固的皇帝,就是因為身邊缺乏這種直諫的大臣,所以很欣賞王珪的耿直。再加上他是大儒,於禮法上更是無人可比。所以,李世民將教導魏王李泰的重任交付給了他。按說,李泰是魏王,而王珪是臣子,王珪應對李泰盡人臣之禮。不過,王珪認為李泰是學生,而他是老師,李泰應該給他行跪拜之禮。

    王珪不光是這樣想的,他還是這樣做的。到了李泰府上,他坦然地坐在堂上,接受了李泰的跪拜之禮。李世民器重王珪,不僅將他拜為宰相,還和他結為姻親,將女兒南平公主嫁給他的兒子王敬直。但自唐朝建立以來,就有“諸主下嫁,以帝女貴”的規矩。也就是說皇帝的女兒身份高貴,下嫁時不用向公婆行跪拜之禮,反而公婆要向她行君臣之禮。

    王珪是個忠於古禮的人,他認為自古以來,公婆的輩分就比媳婦高,怎麼能向媳婦行禮呢?哪怕媳婦是公主,也得遵守古禮。

    所以,在王敬直和南平公主大婚時,他一反常態,和夫人高坐於堂上,並讓王敬直率南平公主向他們行禮。

    南平公主當然不願意,畢竟唐朝有規矩嘛,說好的“以帝女貴”呢。再說,在她之前,所有的公主下嫁,都是公婆給公主行禮,她當然不願意給王珪夫婦行禮了。

    王珪見她頗不願意,於是說:“主上循法度,吾當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將以成國家之美。”意思是說皇上是賢明的君主,向來很遵守法度,所以我也應該讓我家的媳婦遵守禮制,這樣皇帝不僅不會怪罪我,反而認為我們這樣做,是維護國家該有的禮儀。

    話說到這個份上,都上升到皇帝和國家的問題上了,南平公主也無話可說,只得勉為其難給王珪夫婦行了跪拜禮。從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婦禮。

    唐代公主“視正一品“,還配有邑司令、丞、錄事等屬官分別掌管財貨出入、田園徵封之事。公主不僅在政治上尊崇,而且還有優厚的經濟待遇。唐高宗以前,公主實封三百戶。除了不能參與政治外,唐朝的公主算是很自由的了。

    另外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之中,唐朝的駙馬地位遠不及公主讓一個男子受制於女子,貞觀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員遇見親王都要下車行禮,這不符合禮儀。”

    唐太宗不高興的道:“你們為彰顯尊貴,便輕視皇子嗎?”王珪與魏徵極力勸諫,唐太宗遂聽從王珪的建議,削減諸王權勢。可見一般大臣遇到公主是要行禮的,只是後來應改了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梔子花被雨水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