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異城
-
2 # 軍武最前哨
“歐洲的光復和德國的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亨利-莫爾
1940年5月,由三千多輛德軍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瞬間就淹沒了比利時和荷蘭,而法華人則過分自信阿登地區和馬奇諾防線這兩道屏障!僅僅十餘天,希特勒的裝甲部隊就佔領了法國全境,擴張的利刃已懸於大不列顛的咽喉:英吉利海峽岸邊。
此時,四十個師的英法聯軍被從東南西三方合圍而來的德軍逼至敦刻爾克地區。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將是全殲英法聯軍的最好時機,甚至連英華人自己都對結局沒抱太大希望。可希特勒突如其來的一道命令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停止進攻!
1940年5月24號至26號的這段時間裡,德軍裝甲部隊就眼睜睜地看著英國海軍大大小小的船隻往來於英吉利海峽之間,一批又一批的英法聯軍不費吹灰之力的從敦刻爾克撤出。等希特勒下令重新進攻時,被困的40萬英法聯軍中已有34萬人成功撤出。
也許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能算是一次光彩的“勝利”,畢竟這是一次被逼至窮途末路時僥倖成功的潰逃。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次“逃亡”,才為日後的反擊儲存了一大批具有豐富戰爭經驗的有生力量。
曾經有人這樣說:敦刻爾克大撤退僅僅是避免了三十多萬人被全殲的慘劇,對於當時一場戰役動輒上百萬的投入影響能有多大?如果戰爭只是單純的加減法,那麼敦刻爾克戰役將毫無意義!可惜不是。
首先,如果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被希特勒全殲,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英華人抵抗納粹德國的信心,當人們失去信心的時候丘吉爾再飽含激情的演說也很難將人們團結在一起。其次,在全民抵抗納粹的英國仍然存在著主張“同德國坐下來談判”的勢力,他們也許會藉此機會將英國推向希特勒的身邊。
另外,盟軍在後來發起的反攻中集結了數百萬的軍隊,這“區區”三十多萬人看似可有可無,但我們要知道,曾經“潰敗”至本土的這批人才是百萬反攻大軍中的中堅和靈魂。我們可以參考德國後期的瘋狂擴軍,數量並不代表質量。
如果說敦刻爾克的成敗對於二戰走向無足輕重,那我們同樣可以否定兩萬五千里長徵:區區三萬人的會師毫無意義,反正日後有百萬雄師參與三大戰役。
客觀的說,如果希特勒真的將英法聯軍全殲於敦刻爾克,必然會影響戰爭的走向和結束的時間,但丘吉爾帶領下的英國絕不會投降!因為英國作為同盟國的主要抵抗力量,一旦投降很可能就會在歐洲戰場引起連鎖反應,而且美國也絕不允許英國投降。而且從英德兩國的海空軍實力來看,敦刻爾克的失敗還不足以讓英國繳械。
當然,沒有發生過的假設存在著許多不同走向的可能,誰又能保證敦刻爾克不會成為壓垮英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
3 # 文舀
希特勒犯了蠢豬式的錯誤,想和英國媾和,網開一面,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丘吉爾抓住時機命令拉姆齊制定發電機計劃,動員本土一切力量冒著德軍的空中炮火從敦克爾克撤出三十多萬英法聯軍。為以後諾曼底登陸儲存了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四萬法軍後衛部隊拼死血戰,擋住德軍虎狼之師,保證撤退計劃實施,撤退完成後德軍開進敦克爾克,他們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繳械投降。
回覆列表
也不會輕易的投降的,那時候英國海外殖民地很多,面積大人口多,比如加拿大,澳洲和印度緬甸和新加坡等都是。英國皇室已經準備逃到加拿大了。即使英國本土丟了,他們也會利用殖民地繼續抗爭以求東山再起的,至少貴族富人有地方可以逃跑。而且,還有美國這個和英國淵源特深的大國作為一個可以外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