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Abnnjhg

    元稹生於唐大曆十四年(779年),八歲喪父,隨生母鄭氏遠赴鳳翔,依倚舅族。貞元九年(793年)擢較進士科簡易的明經科第,授校書郎[5],次年開始作詩。貞元十五年(799年),仕於河中府。十九年(803年),娶出自京兆韋氏龍門公房韋夏卿的女兒韋叢,“稹時始以選校書秘書省中”。元和五年(810年),與宦官爭宿驛舍正廳,被鞭打擊傷臉部,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舊唐書·元稹本傳》中卻記載:“稹既放志娛樂,稍不修邊幅,以瀆貨聞於時。”元稹早期與宦官鬥爭,後期竟依附宦官,在江陵結交監軍崔潭峻,此一時期詩作多寫身邊瑣事,缺乏內容。元稹最擅長豔詩和悼亡詩,情真意摯,頗能感人,“實非尋常遊戲之偶作,乃心儀浣花草堂之鉅製,而為元和體之上乘,且可視作此類詩最佳之代表者也”。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元和以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於張籍;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俱名為元和體。”元和六年(811年),裴垍去世,元稹為了謀求仕進,轉而依附藩鎮嚴綬和監軍宦官崔潭峻,出入於魏弘簡宅第,為時論所鄙。元和九年(814年)嚴綬奉命討伐淮西吳元濟,宦官崔潭峻隨作監軍,元稹隨軍前往。元和十四年(819年)穆宗即位之初大赦。元稹就因回朝述職的崔潭峻之薦,被提升為庫部郎中、兼“知制誥”,參與詔書的草擬。長慶元年(821年),元稹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為朝臣所輕視。一日中書省同僚一起食瓜,武儒衡一面揮扇驅蠅,一面斥叱:“適從何處來,而遽集於此!”同僚聽了臉色大變。是年(821年)十月,裴度上表抨擊元稹與知樞密魏弘簡阻撓討伐幽州軍事,稹出為工部侍郎。長慶二年(822年),和裴度同拜同平章事,一度成為宰相,二月建議為徹底息兵,應立即解除裴度的兵權。後與李逢吉傾軋,出為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年),為尚書左丞,又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病逝於鎮。贈尚書右僕射。著有《元氏長慶集》六十卷、《小集》十卷。擴充套件資料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後代,隋朝兵部尚書、益州總管長史、平昌郡公元巖六世孫。父元寬,母鄭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兩人的詩風,是為元白體。元曲著名曲目《西廂記》的故事題材最早也是來自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會真記》(又名《鶯鶯傳》),講述張生在“有僧舍曰普救寺”中,和一美麗女子“天之所命尤物”名“崔鶯鶯”邂逅,但“始亂之,終棄之”,認為自己“善補過”,“智者不為,為之者不惑”。後人考證崔鶯鶯的原型可能是其姨表妹,張生原型可能就是元稹,或元稹的表兄弟。元稹24歲時娶20歲的世家名門閨秀韋叢,31歲時,韋叢因病去世,元稹悲傷不已,併為亡妻寫了一系列悼亡詩,其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被視為用情專一,情有獨鍾的千古佳句。然而,同年,元稹即在成都邂逅薛濤,才子佳人風花雪月。兩年後,元稹還在江陵府納妾安仙嬪,三年後娶繼室裴淑。元稹在成都時與樂妓薛濤有過一段情感經歷,二人邂逅於梓州(今四川三臺縣)。元稹回到長安後曾寄詩給薛濤。有專家指出元稹“不但見女色即動心,且甚至聽女色而懷鬼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唐·白居易》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讓元稹把歌妓商玲瓏攜往越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轎車輪胎輕微鼓包,不仔細看不出來,對日常使用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