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62944349081

    這句話是由三個出自不同詩篇的詞語組成,譯義如下:

    1、走起路來慢悠悠

    2、但不解我情旖旎

    3、難道不把舊地想

    1、“容兮遂兮,能不我知”出自於《芄蘭》

    2、原文如下: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3、註釋:

    芄(wán)蘭:蘭草名,一名蘿藦,亦名女青,蔓生,斷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莢實倒垂如錐形。

    支:借作“枝”。

    觿(xī):用獸骨製成的解結用具,形同錐,似羊角,也可為裝飾品。本為成人佩飾。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徵。

    能:乃,於是。一說“寧”“豈”。知:智,一說“接”。

    容、遂:舒緩悠閒之貌。一說容為佩刀,遂為佩玉。

    悸:本為心動,這裡形容帶下垂、擺動貌。

    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鉤弦用具,著於右手拇指,射箭時用於鉤弦拉弓,即扳指。

    甲(xiá):借作“狎”,戲,親暱。一說長也

    4、譯義:

    芄蘭枝上結尖夾,小小童子佩角錐。雖然你已佩角錐,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芄蘭枝上葉彎彎,小小童子佩戴韘。雖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來親近。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5、賞析:

    此詩兩章開篇都以“芄蘭”枝葉起興,描述女詩人眼中“童子”的年幼無知。因為芄蘭的莢實與觽都是錐形,很相像,故詩人觸景生情,產生聯想。這位女詩人與詩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關係非常親密。可是,自從“童子”佩帶觽、套上韘以來,對自己的態度卻冷淡了。觽本是解結的用具,男子佩觽並沒有嚴格年齡限制,與行冠禮不同。

    6、“豈不爾思”出自於《竹竿》

    7、原文如下:

    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8、註釋:

    ⑴籊(tì)籊:長而尖削貌。

    ⑵爾思:想念你。爾,你。

    ⑶致:到。

    ⑷泉源:一說水名。即百泉,在衛之西北,而東南流入淇水。

    ⑸行:遠嫁。

    ⑹瑳(cuō):玉色潔白,這裡指露齒巧笑狀。

    ⑺儺(nuó):通“娜”,婀娜。一說行動有節奏的樣子。

    ⑻滺(yōu):河水盪漾之狀。

    ⑼楫(jí):船槳。檜、松:木名。檜(guì),柏葉松身。

    ⑽駕言:本意是駕車,這裡是操舟。言,語助詞,相當“而”字。

    ⑾寫(xiè):通“瀉”,宣洩,排解

    9、譯義:

    釣魚竹竿細又長,曾經垂釣淇水上。難道不把舊地想,路遠無法歸故鄉。

    泉源汩汩流左邊,淇水蕩蕩流右邊。姑娘長大要出嫁,父母兄弟離得遠。

    淇水蕩蕩流右邊,泉源汩汩流左邊。嫣然一笑皓齒露,身佩美玉賽天仙。

    淇水悠悠日夜流,檜木槳兒柏木舟。駕車出遊四處逛,以解心裡思鄉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qg許諾輔助廉頗出火甲一事,這是職業選手該有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