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有鑽心蟲藥劑防治: (1)畝用20%三唑磷乳油75~100毫升,拌成毒土後施入心葉;三唑磷還可用500~800倍液噴霧。 (2)畝用50%殺螟丹可溼性粉劑100~150克拌16~20斤細沙土施入心葉,或用殺螟丹100克稀釋1000倍液灌心或噴霧,或用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 (3)用20%蟲醯肼1300~2300倍液噴霧,殺蟲高效且無公害。 (4)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如20%甲氰菊酯 10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2000~4000倍液,40%氰戊菊酯4000倍液灌心或噴霧,或用20%除蟲脲1000~2000倍液噴霧。除蟲脲若與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混用,可加快殺蟲速度,併兼治蚜蟲。同時,為防止產生抗藥性,必須輪換用藥。 玉米鑽心蟲又叫玉米螟。屬鱗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一大害蟲。玉米螟以幼蟲蛀莖危害,被害植物的莖稈組織遭受破壞,影響養分的輸送,使玉米穗部發育不全而減產,莖稈被蛀後易被風吹折斷,則損失更大。 鑽心蟲形態特徵 幼蟲 體長20~30毫米,體色有白、灰黃、灰褐等色;背面中央有一條明顯半透明的縱線,腹部1~8節,背面各有2列橫排的毛片,前4後2,前大後小。 蛹 長15~19毫米,黃褐色,紡錘形,尾端尖細,有鉤刺5~8根。 成蟲 淡黃色,體長12~15毫米,翅展24~34毫米。前翅淡黃褐色,翅面上有兩條褐色狀橫紋,兩橫紋間有兩個褐色斑點。 卵 扁平,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色,孵化前出現黑心;卵塊由數粒至十粒卵組成。 發生規律 玉米螟一年可發生數代,它以老熟幼蟲越冬,主要集中在玉米及高粱的秸稈、根茬裡;其次是玉米穗軸裡。越冬幼蟲來年4—6月份間化蛹,蛹經過5~15天羽化。成蟲夜間活動,飛翔力強,有趨光性,將卵產在離地50釐米以上的玉米葉背面葉脈兩側;成蟲壽命5~9天,卵日期3~4天。卵孵化後,幼蟲先聚集在一起,然後向植株幼嫩部分爬行。3齡前幼蟲主要集中在幼嫩心葉苞葉及花絲上活動取食,4齡以後大部分鑽入莖稈、穗軸、穗柄,蛀食莖、軸形成隧道,破壞植株內水分、養料輸送,使莖稈折斷率增加,粒重降低。 防治措施 防治要做到四個相結合,即越冬防治與田間防治相結合;心葉期防治和穗期防治相結合;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防治玉米與防治其它寄主作物相結合。 處理好越冬秸稈。在成蟲羽化前的冬春季節,採用鍘、軋、漚、燒、泥封等方法對玉米秸杆和穗軸進行處理,消滅越冬幼蟲。 選種抗蟲品種。選種含抗螟素較高的品種種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對玉米心葉的危害。 改變播種時期。增加春玉米的種植面積減少夏玉米的種植面積,可以減輕玉米鑽心蟲的危害。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和天敵昆蟲防治玉米鑽心蟲是一種無公害、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塊,或在各代玉米螟產卵初期、始盛期和高峰期釋放赤眼蜂三次,每次每畝1.5萬~2萬頭,卵盛期放蜂量可適當增加。每畝投放蜂點5~10個,將蜂卡卷在玉米葉上,距地面1米左右。蜂卡應避免日曬雨淋,放蜂要在晴天無露水時進行,以免降低效果。 利用微生物治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施用白僵菌、綠僵菌,以每克含50億~100億孢子的菌粉每畝用400克左右,按1:10的比例兌細沙土施入心葉;或以1:100的比例兌水配成菌液灌心防治。
玉米苗有鑽心蟲藥劑防治: (1)畝用20%三唑磷乳油75~100毫升,拌成毒土後施入心葉;三唑磷還可用500~800倍液噴霧。 (2)畝用50%殺螟丹可溼性粉劑100~150克拌16~20斤細沙土施入心葉,或用殺螟丹100克稀釋1000倍液灌心或噴霧,或用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 (3)用20%蟲醯肼1300~2300倍液噴霧,殺蟲高效且無公害。 (4)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如20%甲氰菊酯 10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2000~4000倍液,40%氰戊菊酯4000倍液灌心或噴霧,或用20%除蟲脲1000~2000倍液噴霧。除蟲脲若與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混用,可加快殺蟲速度,併兼治蚜蟲。同時,為防止產生抗藥性,必須輪換用藥。 玉米鑽心蟲又叫玉米螟。屬鱗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一大害蟲。玉米螟以幼蟲蛀莖危害,被害植物的莖稈組織遭受破壞,影響養分的輸送,使玉米穗部發育不全而減產,莖稈被蛀後易被風吹折斷,則損失更大。 鑽心蟲形態特徵 幼蟲 體長20~30毫米,體色有白、灰黃、灰褐等色;背面中央有一條明顯半透明的縱線,腹部1~8節,背面各有2列橫排的毛片,前4後2,前大後小。 蛹 長15~19毫米,黃褐色,紡錘形,尾端尖細,有鉤刺5~8根。 成蟲 淡黃色,體長12~15毫米,翅展24~34毫米。前翅淡黃褐色,翅面上有兩條褐色狀橫紋,兩橫紋間有兩個褐色斑點。 卵 扁平,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色,孵化前出現黑心;卵塊由數粒至十粒卵組成。 發生規律 玉米螟一年可發生數代,它以老熟幼蟲越冬,主要集中在玉米及高粱的秸稈、根茬裡;其次是玉米穗軸裡。越冬幼蟲來年4—6月份間化蛹,蛹經過5~15天羽化。成蟲夜間活動,飛翔力強,有趨光性,將卵產在離地50釐米以上的玉米葉背面葉脈兩側;成蟲壽命5~9天,卵日期3~4天。卵孵化後,幼蟲先聚集在一起,然後向植株幼嫩部分爬行。3齡前幼蟲主要集中在幼嫩心葉苞葉及花絲上活動取食,4齡以後大部分鑽入莖稈、穗軸、穗柄,蛀食莖、軸形成隧道,破壞植株內水分、養料輸送,使莖稈折斷率增加,粒重降低。 防治措施 防治要做到四個相結合,即越冬防治與田間防治相結合;心葉期防治和穗期防治相結合;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防治玉米與防治其它寄主作物相結合。 處理好越冬秸稈。在成蟲羽化前的冬春季節,採用鍘、軋、漚、燒、泥封等方法對玉米秸杆和穗軸進行處理,消滅越冬幼蟲。 選種抗蟲品種。選種含抗螟素較高的品種種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對玉米心葉的危害。 改變播種時期。增加春玉米的種植面積減少夏玉米的種植面積,可以減輕玉米鑽心蟲的危害。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和天敵昆蟲防治玉米鑽心蟲是一種無公害、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塊,或在各代玉米螟產卵初期、始盛期和高峰期釋放赤眼蜂三次,每次每畝1.5萬~2萬頭,卵盛期放蜂量可適當增加。每畝投放蜂點5~10個,將蜂卡卷在玉米葉上,距地面1米左右。蜂卡應避免日曬雨淋,放蜂要在晴天無露水時進行,以免降低效果。 利用微生物治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施用白僵菌、綠僵菌,以每克含50億~100億孢子的菌粉每畝用400克左右,按1:10的比例兌細沙土施入心葉;或以1:100的比例兌水配成菌液灌心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