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馬謖丟失街亭被殺,表面上是因為立過軍令狀,而且還違背了軍令,所以諸葛亮把他殺了;實際上呢?諸葛亮是逼不得已,從他內心來說,他並不想殺馬謖,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找個藉口放掉馬謖;

    趙雲丟箕谷,是在情理之中,是馬謖兵敗的連帶作用;而且他們本來就只是疑軍,戰鬥力與曹魏主力王牌曹真沒法比;趙雲能夠及時收縮防禦,避免了慘敗,就已經做得很好了,而且還得到了諸葛亮的讚賞;

    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愛臣,諸葛亮深愛其才,常常與其徹夜長談,交流軍事心得;也就是說,諸葛亮本人,非常瞭解馬謖這個人;

    他知道馬謖從來沒有單獨領兵的經驗;同時,他還清楚街亭隘口,對於蜀軍來說意味著什麼,如何如何重要;這些,諸葛亮都是清楚的;

    魏延,大家都知道,是先帝寵信;吳懿更不用說,劉備的大舅哥,當今的國舅爺;而馬謖是什麼人呢?先帝說的很清楚“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違背眾意,破格提拔馬謖,恰恰是任人唯親的表現;

    如果當時馬謖街亭之戰打贏了,那麼還好,大家只能說丞相英名;可偏偏他打輸了,而且還是違背軍令打輸的;這下諸葛亮可難辭其咎了,對於“違眾”提拔馬謖,你必須得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必須得給出一個交代;否則的話,就難平眾怒;

    所以諸葛亮不僅要追究馬謖的責任,甚至還要追究自己的過錯;他必須得承認,在街亭問題上,破格提拔馬謖的這一舉動,是錯誤的;同時,他還必須給大家一個交代,就是斬殺馬謖,自己連降三級;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平息“眾怒”;所以《三國志》原文,殺馬謖的時候,說的是“戮謖以謝眾”,特別交代了“謝眾”二字;

  • 2 # 不沉的經遠

    馬謖和趙雲不同的結果是因為兩個人任務的性質不同和兩個人失敗後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的。

    首先我們要看到,趙雲在箕谷只是疑兵,目的是吸引魏軍注意力,好讓諸葛亮乘虛出祁山攻打隴右。結果“曹真遣大眾當之”,曹真親自率大軍來箕谷迎戰趙雲,從這一點看他已經完成了任務,至於兵敗,趙雲“兵弱敵強”,這個是很正常的結果,如果這樣都要重罰,那麼以後誰敢去完成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任務。

    而馬謖守街亭則是為諸葛亮平定隴右爭取時間的重要一步。諸葛亮出祁山以後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只有隴西和廣魏兩郡還有魏軍抵抗,如果馬謖能守住街亭爭取到時間,那麼諸葛亮擊破這兩郡的魏軍以後,應對涼州魏軍和關中魏軍的周旋餘地就大了。然而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結果被張郃擊敗,使得諸葛亮不得不匆匆撤軍。馬謖之敗是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導致,而且造成的後果嚴重,自然要嚴厲處罰。

    其次,趙雲兵敗以後“斂眾固守”,所部損失不大,儘量減少了損失。而馬謖在兵敗以後卻選擇了逃亡,所以諸葛亮要將他和一起逃亡將軍張休、李盛三人斬首,以儆效尤。對沒有逃跑的黃襲等人,諸葛亮對他們不過是革職而已,而在街亭之戰時以疑兵計嚇退張郃,收攏敗兵的王平,諸葛亮則加以封賞。

    顯然,諸葛亮並不是簡單的以勝敗來考量,而是綜合各人的表現,做到賞罰分明,應該說是非常公平的。

  • 3 # 使用者4569900973

    你看看諸葛亮傳 街亭臨陣抗命,箕谷不戒之失。說明趙雲箕谷也是被偷襲吃的敗仗,好在地勢險要固守不至於慘敗。野史雲別傳就是扯談,諸葛亮還賞賜趙雲,與正史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共可分幾段?段意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