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24264373265

      一、《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表達詩人李白:與主人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陶醉於淡泊而恬遠的隱退生活。

      二、原詩欣賞: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三、創作背景:李白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春,時李白五十二歲,正隱居終南山。

      四、作品賞析: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麼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湧洩,溢於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別的。陶潛的“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格的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象徵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