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下足求

    簡單的就是空氣流動,引其摩擦起電,空氣互相摩擦就會帶電,平時都是靜電。下雨時,不同雲團相互碰撞就會產生放電現象——就是雷電。或者是空氣中的電荷和地上的電荷產生放電。

    1、雷電的形成雷電是雲內、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大地之間的放電現象。夏季的午後,由於太陽輻射的作用,近地層空氣溫度升高,密度降低,產生上升運動,在上升過程中水汽不斷冷卻凝結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雲團,而上層空氣密度相對較大,產生下沉運動,這樣的上下運動形成對流。在對流過程中,雲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發生碰撞,吸附空氣中游離的正離子或負離子,這樣水滴和冰晶就分別帶有正電荷和負電荷,一般情況下,正電荷在雲的上層,負電荷在雲的底層,這些正負電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會產生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猛烈的放電現象,這就是雷電的形成過程。雷電電荷在放電過程中,產生很強的雷電電流,雷電電流將空氣擊穿,形成一個放電通道,出現的火光就是閃電。在放電通道中空氣突然加熱,體積膨脹形成爆炸的衝擊波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

    2、雷擊災害的形成雲內和雲與雲之間的放電,叫雲間閃電或雲閃,雲與大地之間的放電,叫雲地閃電或地閃。雲閃因其不能到達地面,一般不會對人類活動造成影響,對人類活動造成影響的主要是地閃。地閃發生時,產生的雷電流從雲中洩放到大地,在其洩放通道上造成的危害即雷擊災害。當雷電流從雲中洩放到大地時,直接打在建築物、構築物及人畜身上,產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造成毀壞和傷亡,稱之為“直擊雷”;當雷電流從雲中洩放到大地時,在其洩放通道周圍產生電磁感應向外傳播或直接透過導體傳導,導致在影響範圍內的金屬部件、電子元件和電氣裝置,受到電磁脈衝的干擾而毀壞,稱之為“雷擊電磁脈衝”。中國是雷擊災害多發地區,每年都會因雷擊災害造成眾多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做好防雷減災工作,將雷擊災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尤為重要。果間隔時間是5秒鐘,表示雷擊發生在離人約1700米左右的位置;如果是1秒鐘,也就是一眨眼的時間就聽見雷聲,說明雷擊位置就在人附近300米左右。當遇到雷暴天氣時,我們可以記住每次聽到雷聲與看見閃電的時間間隔是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以此來判斷雷暴是逐漸遠離,還是即將臨近,從而採取一定的防範措施。5、雷電傷人的幾種方式及急救措施雷電對人的傷害方式,歸納起來有四種形式,即:直接雷擊、接觸電壓、旁側閃擊和跨步電壓。雷電對人的危害與普通高壓線路危害類似,只是危害程度更嚴重,因此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要立即對傷者進行搶救。人被雷擊中後,雷電電流透過人體洩放到大地是一個很短暫的過程,傷者身上是不帶電的,這時不必擔心施救者被電擊。急救措施也類似於被電擊後的急救方法,將傷者平躺在地,在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同時要做心外按摩。另外,要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由專業人員對受傷者進行有效的處置和搶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景影像這個功能有沒有必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