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也覺得有些尷尬,但還是去下了文章來查...(汗)
再來,只能抱持著科學的思維,和恭敬心來對待資料了。
一、相關考證
1988年,陝西法門寺考古隊韓偉等人發表《扶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發掘簡報》一文。
對於出土文物有全面性的敘述,四枚佛指出土地點和儲存方式,有詳盡的說明。
1993年,前文作者之一的淮建邦發表《試談法門寺真身寶塔之佛骨》一文。
姑不論為靈骨或影骨,有幾段敘述如下,道宣禪師之文字已另行查校。
唐道宣於《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一)中,對顯慶四年迎奉舍利載曰:“其舍利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孔正方,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餘內小指於孔中恰受,便得勝戴以示大眾”。
《啟送歧陽真身志文》碑載曰:“按舊記,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隱跡,色白如玉,稍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兩週有文,文並不徹”。
二、尺寸換算
第二件也重要的事是:唐代一寸等於現代幾釐米?
唐有小尺和大尺,小尺為31.1釐米,大尺為36釐米。
一尺十寸,一寸十分;1分=0.311或0.36釐米
一寸二分=12分,所以是3.732-4.32釐米。
供參~
唉,我也覺得有些尷尬,但還是去下了文章來查...(汗)
再來,只能抱持著科學的思維,和恭敬心來對待資料了。
一、相關考證
1988年,陝西法門寺考古隊韓偉等人發表《扶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發掘簡報》一文。
對於出土文物有全面性的敘述,四枚佛指出土地點和儲存方式,有詳盡的說明。
1993年,前文作者之一的淮建邦發表《試談法門寺真身寶塔之佛骨》一文。
姑不論為靈骨或影骨,有幾段敘述如下,道宣禪師之文字已另行查校。
唐道宣於《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一)中,對顯慶四年迎奉舍利載曰:“其舍利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孔正方,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餘內小指於孔中恰受,便得勝戴以示大眾”。
《啟送歧陽真身志文》碑載曰:“按舊記,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隱跡,色白如玉,稍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兩週有文,文並不徹”。
二、尺寸換算
第二件也重要的事是:唐代一寸等於現代幾釐米?
唐有小尺和大尺,小尺為31.1釐米,大尺為36釐米。
一尺十寸,一寸十分;1分=0.311或0.36釐米
一寸二分=12分,所以是3.732-4.32釐米。
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