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貴氣凡夫
-
2 # 曉曉曉d
挺好的,挺挺老爺子。這樣後人才能更好的知事明理!一、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孝,恭,善,勤,儉。
二、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 三、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舉止行為。比較有名有曾國藩的家書,傅雷家書等等挺好的都寫的很好,希望大家也能去讀讀!!!!
不管怎麼說,那麼高的年齡了,還伏案疾書,留家訓以教子孫,單就這種精神,還是應該給予肯定的。
但說心裡話,我並不贊成大家都這麼做。我不是反對老人這麼做,只是覺得這件事的普遍適用性並不大,甚至從某個角度看,也無太大必要性。
古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性乃迂,苟不教。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這就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孩子的教育從生下來,就己經開始了。從孩子呀呀學語,到長大成人,家庭及社會的教育,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和專業施教的,貫徹了孩子整個成長過程。而這個過程,將決定孩子的世界觀,奠定孩子的思維方式及處世方法,甚至影響或主導了孩子走什麼樣的路,有什麼樣的未來。這其中,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教育,引導,以身示範十分重要。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此話不無道理。一個和諧平靜,充滿關愛,每天都有讀書聲,有古典音樂聲,有唐詩宋詞聲的家庭,培養併成長起來的孩子註定勤奮好學,思維聰透,文化功底深厚並性格平和而善待一切。相反,一個整天吵架,罵聲不斷,扭打成習,酒氣熏人,粗言穢語充滿的家庭,培養併成長起來的孩子,多呈現兩個極端:一是性格暴裂,行為衝動,義氣用事,經常打架生事,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另一個是性格沉默,處事冷淡,孤僻特性。生活中看不到快樂,向上,進取的一面。一生鬱鬱寡歡。
也就是說,孩子的教育是在成長過程中早已完成的事,而不是等孩子長大了,才寫家書告訴怎麼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確立價值觀。即便做了也是對牛彈琴,走個形式而己。且有故弄玄虛,招搖過市之嫌。
此外再說寫家訓一事。中國大多數老前輩都沒有文化,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筐。有的只會寫自己的名字,甚至有的連名都不會寫。他們都是透過言傳身教培養的孩子,靠撲實的行為給孩子做榜樣。他們的所有心願及希望,早溶於孩子的血液中,他們沒有文化,沒有能力,更無必要去花大量時間去研究聖人的經驗,去總結育子做法,而後傳書於後世。在中國的文化中,單就教子,寄言於後代的古訓已堆積如山,數不勝數,不用說抄寫研究,就是光看都看不過來。而上述那位老人,本身有文化,又是搞文化,文字工作的,無論是工作性質還是性趣愛好,都具備了研究並寫家訓的條件。而別人,特別是大多數普通工人,農民都無法做到。
但不管怎樣,老人還是幹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即教育了子女,又發揮了特長,學有所用,老有所樂,名有所收,我祝福老人老當益壯,不移白首之心,也希望老人家的子女們,謹尊教悔,身體力行,不負長輩之厚望,修身,齊家,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