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途牛山小旋風

    我們從小說或者電視劇裡瞭解到,在明朝閹黨是很厲害的。相繼出過王振、劉錦和魏忠賢三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監,簡直是壞事做盡。但這些平日裡呼風喚雨,讓滿朝文武噤若寒蟬的司禮監章印太監們,一旦失去皇帝的寵信,就什麼都不是了,基本可以被任何人瞬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是明朝機構設定的原因。明朝有十二監,每一監都有一位掌印太監,就是主官。其中以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勢為最,基本上能作妖的太監都是司禮監的主官。這些機構獨立執行,直屬皇帝,屬於內臣或者叫家奴,財政來源也不是國庫,而是皇帝內帑。這個部門設立的目的就是跟外庭對著幹,互相挑錯,然後皇帝居中做裁判。因此他們無論從經濟上,還是人脈上,都必須依附皇權,離開皇帝,他們什麼都不是。

    其次很多時候,內庭與外庭的鬥爭並不像小說或電視劇裡演義的那樣。政治鬥爭是很講套路的,不是東廠直接去抓人,然後一頓酷刑搞定這麼簡單。也許是在皇帝身邊吹一陣風,或者雙方找代理人在皇帝面前演一齣戲,更或者是有確實的證據或者偽造的證據。總是電視劇刺刀見紅的直接,在明朝官鬥中沒出現過,貌似在菜市場裡經常上演。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些太監看似專橫跋扈,不可一世,其實背後都有皇帝的影子。他們很多時候不過是替皇帝做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所以一切也就在皇帝的控制下。當這些太監鬧的太兇之後,皇帝再跳出來,將他們剷除掉,這是帝王權術的具體表現。

    明朝不同於其他朝代的內閣制非常有意思。假如皇帝偷懶,那基本可以不問政事,每天在後宮造小人,國家也能正常運轉,甚至高速運轉,良好運轉。這種制度類似於後來的君主立憲制,皇帝逐漸變成了國家象徵,具體國家大事,大臣能商量著來。如果想悠哉悠哉的生活,當個木偶,那這種體制真的很完美;但如果皇帝對某件事有自己的想法,或在治國理政方面想做點什麼,那在明朝還是比較困難的。皇帝就一個人,得和滿朝文武去爭論,這是超人乾的活。所以明朝皇帝大多喜歡扶持太監,讓太監去分外庭的權力。這樣就形成了三權分立。皇帝、太監、官員。其中太監永遠站在皇帝一邊,所以皇帝就有比較大的主動權了。所以我們在看到明朝太監橫行霸道,殘害忠良(也許未必是忠良,歷史也好,故事也好,都是文人寫的,難免有階級情緒,不可全信,要自己分析)的時候,我們除了憤怒,也應該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 2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因為魏忠賢什麼權力都沒有。

    他一個司禮監掌印太監,四品官,他能管的了誰?哪有什麼力量對抗崇禎?崇禎殺一品大員殺了多少?殺個四品太監,容易的很。

    我曾經介紹過明朝的票擬批朱制度,概括的來說,大學士五品官,是皇帝在外朝的秘書,司禮監四品官,是皇帝在內廷的秘書。明朝沒有宰相,宰相由皇帝兼任。看起來大學士和司禮監權力很大,但實際上滿朝文武,誰官不比他們大?他們能領導了誰?

    有人說皇帝扶植了魏忠賢,你太抬舉了他倆了。魏忠賢都幹過什麼,皇帝都不知道!魏忠賢也不可能替皇帝背鍋,他發出去的“上喻”看上去全都是皇帝發的,是否魏忠賢的意思,外人都是靠猜的。

    因為有這樣不負責任的皇帝,才有魏忠賢這樣權傾朝野的太監。皇帝只要有空看一眼奏本,哪有他魏忠賢什麼事啊?崇禎殺他不是跟玩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貼衛生間牆給瓷磚打灰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