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進入中原後,滿清政權雖然壓制漢族官僚,又在心目中羨慕漢文化。

    以前滿清皇位傳承沒有嫡長子繼位的,所以才有康熙廢太子的兩立兩廢。

    即便就算這樣,弘晳逆案依舊給了乾隆當頭一棒。弘晳逆案並不複雜,時間也很短,但以乾隆自己的話說就是,“自以為舊日東宮之嫡子,居心甚不可問”,“本年遇朕誕辰,乃制鵝黃肩輿一乘以進,朕若不受,伊即將留以自用矣”

    實際上這就是滿清貴族心目中羨慕漢族嫡長制而留下的殘餘,即便經過雍正時期的嚴厲統治與皇權強化,但似允祿與弘升、弘昌、弘晈這些本屬於“雍正體系”的宗室子弟依舊在潛意識中認同廢太子之子弘晳比乾隆更具合法性。

    這樣的漢文化思想當然在乾隆心目中有所反應。所以,乾隆始終想立嫡子為繼承人,可惜他自己活得太長,嫡子死光了,呵呵。

    帶給乾隆不少陰影的愛新覺羅·弘晳(1694—1742年):

  • 2 # 茹叔敬

    乾隆在位六十年,先後立過三個皇子。皇后富察氏共為乾隆生下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由於兒子是嫡出,乾隆對這些兒女寵愛備至,尤其是永璉,永琮兩個兒子,都曾被乾隆內定為皇位繼承人,但不幸的是,他們倆都沒能長大成人。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與乾隆的第一個孩子誕生,雍正親自為這個小孫子取名為永璉,這個璉字取自成語:璉瑚之器,原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黍稷的貴重器皿,後來用於形容一個人特別有才能,足以擔當治國大任。雍正希望這個孩子將來能夠繼承皇位,執掌大清的江山,富察氏和弘曆對這個兒子更是疼愛得無以復加。乾隆即位後,遵照雍正首創的秘密立儲的辦法,把年僅七歲卻: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的永璉立為太子。但乾隆發現大清自入關以來的四位皇帝的母親都只是妃子,所以啊,乾隆暗下決心,從他這一代君王開始,力求每一個皇帝均為正宮皇后所生,可是剛剛過了兩年,永璉就因為受了風寒一病不起,僅僅活到九歲就夭折了。永璉的夭折讓富察氏傷痛欲絕,她很長時間無法從喪子之痛中解脫出來。乾隆也非常難過,他取出立永璉為太子的密旨,將其公之於眾,併為永璉定諡號為:端慧皇太子,要求按照皇太子的規制為永璉舉行喪禮,並且多次親自到現場祭奠。永璉病故後,又立皇九子永琮,但永琮二歲時又因痘症死亡。第三位皇太子是皇十五子顒琰,這就是嘉慶皇帝。

  • 3 # 浮生若淺

    乾隆帝與富察皇后所生的二阿哥永璉在乾隆登基後便被立為皇儲,秘密地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而後永漣死了之後,他與富察皇后所生的七阿哥永琮出生之後,便被秘密立儲,可惜的是永琮沒有活過2歲,富察皇后更是因為傷心過度,不久也薨逝,這一度讓乾隆十分受挫。

    結合乾隆的一些經歷,大致猜想他為何對嫡子有種莫名的堅持。其一,他與富察皇后感情頗深,對於兩人所生的孩子是寄予厚望和期待的;其二,他個人對漢文化的偏愛和推崇,要知道清朝原先是沒有嫡長子繼承製這一說法的,而乾隆帝受到明朝漢文化的一些薰陶,覺得嫡長子繼承製挺不錯的,是維持宗室穩定的一個手段;其三,他是見識過“九子奪嫡”的,而自己崇敬的爺爺康熙帝為何晚年會牽出這個事件,跟康熙帝二廢太子是很有關係的(胤扔是康熙帝嫡子),乾隆帝不希望自己的晚年也出現兄弟相殘的情況;最後,有民間傳言,乾隆帝並非孝聖憲皇后所生,而是宮女所生,因此他個人對嫡庶身份十分在意,他不希望自己的繼承人也受著嫡庶身份的困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風s3手動擋和自動擋的區別,有哪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