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出自《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作者無名氏。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計程車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原文如下: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譯文如下:戰鼓擂得震天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何處可歇何處停?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可嘆相距太遙遠,沒有緣分重相見。可嘆分別太長久,無法堅定守誓言。詞句註釋如下:⑴鏜(tāng):鼓聲。其鏜,即“鏜鏜”。⑵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武器,刀槍之類。⑶土國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國:指都城。漕:衛國的城市。⑷孫子仲:即公孫文仲,字子仲,邶國將領。⑸平:平定兩國糾紛。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陳、宋:諸侯國名。擴充套件資料:“怨”是《邶風·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實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從心底而來的厭戰情緒。這一腔激烈的厭戰之言,要爭取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細節中的切實幸福。《邶風·擊鼓》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至於如何解釋全章詩義。四句為了把叶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顛倒,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叶韻,“手”與“老”叶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這一次序。
意思是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出自《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作者無名氏。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計程車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原文如下: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譯文如下:戰鼓擂得震天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何處可歇何處停?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可嘆相距太遙遠,沒有緣分重相見。可嘆分別太長久,無法堅定守誓言。詞句註釋如下:⑴鏜(tāng):鼓聲。其鏜,即“鏜鏜”。⑵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武器,刀槍之類。⑶土國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國:指都城。漕:衛國的城市。⑷孫子仲:即公孫文仲,字子仲,邶國將領。⑸平:平定兩國糾紛。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陳、宋:諸侯國名。擴充套件資料:“怨”是《邶風·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實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從心底而來的厭戰情緒。這一腔激烈的厭戰之言,要爭取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細節中的切實幸福。《邶風·擊鼓》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至於如何解釋全章詩義。四句為了把叶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顛倒,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叶韻,“手”與“老”叶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這一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