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45035785625

    計劃經濟時代,為了國計民生需要,國家發行了大量的諸如糧票、布票、油票票證,還有煙票、糖票、肉票等等,凡是日常生活中能夠用到的,幾乎都涵蓋了。

    伴隨著改革開放,物質生活一下子豐富起來了,票證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作用,一夜之間成了“廢紙”。有不少成了票證愛好者手中的收藏品。

    但是,還有大量的票證散落在民間,畢竟影響了幾代華人的日常生活,大量的票證一夜之間不值錢了,很多人就不在上心。要麼隨手一扔,要麼夾到書裡,要麼放到一邊。雖然大量的票證中,不乏珍罕品。但是還是以普通的,常見的品種居多,這就造成了很多散落在民間的票證品種無人問津,或者沒有動力,沒有慾望。

    目前擁有和儲存這些零散票源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從事票證收藏,不熱衷票證收藏,或者對票證收藏壓根不感興趣的人。在他們眼中,這些“廢紙”不過是機緣巧合留下來的東西,能賣錢最好,賣不了無所謂,這就形成了賣的人嫌不賺錢,可賣可不賣,不差錢。買的人嫌劃不著,可買可不買。這種尷尬的局面導致一方面有限的票證票源白白的人為消耗殆盡,一方面缺乏保護和強有力的舉措,願意加入到票證收藏的人越來越少,無法形成收藏熱潮。

    票證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雖然票證發行不向郵票那樣有詳細的記錄和發行量,具備有據可查的權威性。但是伴隨著票證失去使用價值的二十多年,存世量越來越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大量散落在民間的票證是最後的票源,卻因為宣傳不到位,價格缺乏吸引力,沒有流暢的交投渠道等多種因素制約,日益損毀和損失殆盡,再不進行緊急搶救和收藏保護,最後的票源消失殆盡後,將來後人玩票連票源都成了問題,反過來會從根本上“扼殺”和困擾票證收藏。

    票證收藏必須走大眾化、普及化、全民化的收藏模式才行,需要大量的票源來支撐,僅僅依靠少數玩家的收藏註定是不能持久的,只不過是左手換右手的模式。票證收藏要想持續健康發展,沒有大眾化參與是不行的。

    面對散落在民間的大量票源,迫切需要加強宣傳引導,這個宣傳引導不是一味的炒作票證收藏如何值錢,更不能做無謂的誇大,把大家的積極性全部引導到錢上,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導致大量散落民間的票證擁有者恨不得賣出天價,一夜暴富的扭曲心態,一旦發現不是自己心理期待價位,不賣,不出售,繼續束之高閣,或者不聞不問,最終不見蹤跡。

    要透過積極的宣傳和引導,讓大家瞭解票證的歷史脈絡,收藏的意義,養成健康的收藏心態,以平常心來對待自己手中的“廢紙”,不因為不值錢就不當一回事。積極提倡和鼓勵不收藏票證的人把自己手中不值錢的票證贈送給需要的人,贈送的人支付郵費這種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前提一定是票證的普及宣傳和引導到位才行,讓贈送的人明白的確不值錢,不願意繼續儲存就本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心態贈送,而不是覺得自己吃虧了,寧可毀掉也不送人等心理。

    再次是要積極建立各省市票證收藏聯誼群,把民間票證擁有者拉入群中,透過網上估價和鑑定,幫助票證擁有者聯絡最近的,有收購意向的人進行交投,既能幫助擁有者變現,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護票源,防止因為不值錢,不夠郵費就把這些票證棄之不顧,最終人為損毀的慘痛情況發生。

    票證收藏,任重道遠,每一個收藏者都是佈道者,都是播火者,都是耕耘者,都是宣傳者,一起努力,迎接票證收藏的明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各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