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存章藝術園

    至於時間長久了,越來越多的人不認識繁體字 ,不能算是問題。比如甲骨文,比如大篆與小郭篆,比如狂草與小草,有幾個人認識?不認識這些,並不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文字是一門學問,研究文字學的專家學者,必須認識繁體字。書法家須是學問家,起碼是文字學研究者,不認識繁體字是當不成書法家的。研究古文學的,必須認識繁體字,不認識繁體字,便不稱職。我們沒有必要都去認識甲骨文,繁體字,就象不寫草書,沒必要認識草書,不寫篆書沒必要認識篆書一樣。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民大眾的需求,漢字乃有合理簡化的必要。

  • 2 # 不二齋

    2000年我們國家出臺了文字法,明確規定了簡體字的標準寫法,除了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比如博物館、牌匾的題字、書法繪畫作品、文物古蹟等等,都要使用標準漢字,也就是說簡體字已經基本完全取代了繁體漢字。

    用簡體漢字取代繁體字我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簡體字書寫更加簡便,也更容易辨識,其實早在1932年的時候,當時的民國就已經對漢字進行了簡化,建國以後又進行兩次的簡化,簡化字並不是我們今天才開始使用的,雖然現在中國一些地區還在用繁體字,但是他們的手寫體已經簡化很多。

    但是也沒有必要擔心將來沒有人認識繁體字,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大部分寫法都是相同的,簡體字只是把一部分書寫複雜的字變了簡單了,整體上還是保持了漢字的傳承性的。

    比如上面這段文字我就是用的繁體字,你能夠讀出來嗎?

    另外一般大學的書法系、中文系都會有“古代文學”這門課程,課本上的字都是繁體字,還是會有一部分人認識的,沒有必要擔心失傳。

    盧中南的這幅楷書作品大部分人應該也能看的懂吧。

  • 3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縱觀中國漢字的發展史,是一個由簡到繁,又由繁到簡的發展過程。其總的趨勢是由繁到簡。為什麼?這是由漢字的實用性決定的。漢字的實用性就在於易書易識。因此,對字型的簡化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必然。近代的漢字簡化其實從民國就開始了,比較重要的真正意義的漢字簡化則是1957年,第一批簡化字的公佈是這場文字革命的重要標誌。它對文化的發展和生產力的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簡化字永遠取代不了繁體字;繁體字可能還會被簡化,但是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靠人為的主觀臆斷就能簡化了的。其原因在於:一是,簡化字是對繁體字而言的,簡化字只是常用字中的一小部分,在中國浩翰的文字中多筆畫的文字佔絕大多數,但用量較小,沒有必要把這些字都簡化。二是,漢字既具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當前隨著科技進步,雖然漢字在一定範圍內實用性越來越小,但藝術價值卻越來越大,特別是文字、歷史研究以及對外交流等方面繁體字的應用還很大。三是簡化字不是某些人憑空造出來的,它的簡化原則是約定俗成。這就是說,簡化字有一個長期被人們逐漸認同的過程。如果沒有一個被人們認同的字去替代繁體字,那也是簡化不成的。因此,在千百年內繁體字不可能全部被簡化字所代替,它們的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都是不可忽視的。

  • 4 # 文藝內參

    從甲骨文到篆書到現在,字型一直在演變,古代識字的人不多,能寫的人更少。文字作為資訊載體,傳播性是最重要的。

  • 5 # 張先生zjc

    漢字的歷史源遠流長大概經歷了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變化過程,文字是人們交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變化。現在漢字已經基本定型。為了書寫方便快捷,對一些常用字進行簡化。簡化字在漢字中佔的比重很小。但都是常用字。“現在的漢字基本都是簡體代替繁體嗎?”這不是事實。在世界各地有很多華人聚集區。現在仍然使用繁體字。在漢字輸入程式中有繁簡互換功能,繁體字不可能在短時間廢止,以後還將有好多人能認繁體字。謝謝邀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送股和轉增股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