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現代漢語中的平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從以上平仄排列,用古聲是合聯律,而用今音則不合了(最起碼的句末上仄下平鐵律都不符)。故以後談論聯中平仄時,首先要了解創作人是根據古音,今音,還是地方方言出聯;否則便會弄出笑話來。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現代漢語中的平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從以上平仄排列,用古聲是合聯律,而用今音則不合了(最起碼的句末上仄下平鐵律都不符)。故以後談論聯中平仄時,首先要了解創作人是根據古音,今音,還是地方方言出聯;否則便會弄出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