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判斷屬於統計抽樣還是非統計抽樣。
如果判斷出來屬於非統計抽樣,此時就需要判斷什麼時候運用比率法什麼時候運用差額法,第一種方法是比率法,即用樣本中的錯報金額除以該樣本中包含的賬面金額佔總體賬面總金額的比例。例如,註冊會計師選取的樣本可能包含了應收賬款賬戶賬面金額的10%。如果註冊會計師在樣本中發現了100元的錯報,其對總體錯報的最佳估計為1 000元(100元÷10%)。這種方法不需使用總體規模。比率估計法在錯報金額與抽樣單元金額相關時最為適用,是大多數審計抽樣中註冊會計師首選的總體推斷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差異法,即計算樣本中所有專案審定金額和賬面金額的平均差異,並推斷至總體的全部專案。例如,註冊會計師選取的非統計抽樣樣本為100個專案。如果註冊會計師在樣本中發現的錯報為200元,樣本專案審定金額和賬面金額的平均差異則為2元(200元÷100)。然後註冊會計師可以用總體規模(本例中為5 000)乘以樣本專案的平均差異2元,以估計總體的錯報金額。註冊會計師估計的總體錯報則為10 000元(5 000×2元)。差異估計法通常更適用於錯報金額與抽樣單元本身而不是與其金額相關的情況。
如果判斷出屬於統計抽樣,此時需要按照已知條件進行判斷,主要是結合公式本身的條件進行判斷:
均值估計抽樣:
樣本平均值=樣本的審定金額/樣本規模
總體的審定金額=樣本平均值*總體規模
推斷的總體錯報=總體的審定金額-總體賬面金額
差額估計抽樣:
單位樣本錯報=(樣本實際金額-樣本賬面金額)/樣本規模
推斷的總體錯報=單位樣本錯報*總體規模
比率估計抽樣:
樣本錯報/樣本總金額=推斷的總體錯報/總體總金額
比如樣本賬面是400,審定金額是500,總體的賬面金額是5000。總體的規模是220,樣本量是20。
在均值估計抽樣下,樣本專案的平均審定金額為500/20=25,總體的推斷金額為25*220=5500,推斷的總體錯報=5500-5000=500。
在差額估計抽樣下,樣本的錯報是500-400=100,樣本的平均錯報是100/20=5,總體的推斷錯報是5*220=1100。
另外需要注意,在樣本之間差異比較大的前提下,通常不採用均值估計抽樣
首先判斷屬於統計抽樣還是非統計抽樣。
如果判斷出來屬於非統計抽樣,此時就需要判斷什麼時候運用比率法什麼時候運用差額法,第一種方法是比率法,即用樣本中的錯報金額除以該樣本中包含的賬面金額佔總體賬面總金額的比例。例如,註冊會計師選取的樣本可能包含了應收賬款賬戶賬面金額的10%。如果註冊會計師在樣本中發現了100元的錯報,其對總體錯報的最佳估計為1 000元(100元÷10%)。這種方法不需使用總體規模。比率估計法在錯報金額與抽樣單元金額相關時最為適用,是大多數審計抽樣中註冊會計師首選的總體推斷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差異法,即計算樣本中所有專案審定金額和賬面金額的平均差異,並推斷至總體的全部專案。例如,註冊會計師選取的非統計抽樣樣本為100個專案。如果註冊會計師在樣本中發現的錯報為200元,樣本專案審定金額和賬面金額的平均差異則為2元(200元÷100)。然後註冊會計師可以用總體規模(本例中為5 000)乘以樣本專案的平均差異2元,以估計總體的錯報金額。註冊會計師估計的總體錯報則為10 000元(5 000×2元)。差異估計法通常更適用於錯報金額與抽樣單元本身而不是與其金額相關的情況。
如果判斷出屬於統計抽樣,此時需要按照已知條件進行判斷,主要是結合公式本身的條件進行判斷:
均值估計抽樣:
樣本平均值=樣本的審定金額/樣本規模
總體的審定金額=樣本平均值*總體規模
推斷的總體錯報=總體的審定金額-總體賬面金額
差額估計抽樣:
單位樣本錯報=(樣本實際金額-樣本賬面金額)/樣本規模
推斷的總體錯報=單位樣本錯報*總體規模
比率估計抽樣:
樣本錯報/樣本總金額=推斷的總體錯報/總體總金額
比如樣本賬面是400,審定金額是500,總體的賬面金額是5000。總體的規模是220,樣本量是20。
在均值估計抽樣下,樣本專案的平均審定金額為500/20=25,總體的推斷金額為25*220=5500,推斷的總體錯報=5500-5000=500。
在差額估計抽樣下,樣本的錯報是500-400=100,樣本的平均錯報是100/20=5,總體的推斷錯報是5*220=1100。
另外需要注意,在樣本之間差異比較大的前提下,通常不採用均值估計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