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T人劉俊明
-
2 # 數通暢聯
企業對於資料的治理需要順勢而為,不要盲目跟風,首先需要確認幾個條件是否符合,例如有沒有資料、資料從哪裡來、資料是否準確、當前企業IT建設是否到位,是否可以支撐大資料分析等。建議從企業業務出發,首先具備足夠的資訊化系統,再從主資料治理開始,保證資料來源頭的一致性、準確性,對於資料分析的需求可以建立資料門戶或資料分析平臺的形式。
資料門戶方式通常是將各系統的資料簡單匯聚在一起,支援聯動查詢、歷史查詢、圖表展示等,不能支援深層次的資料分析、OLAP即席查詢、資料預測等功能。
不論資料分析平臺還是所謂大資料建設專案的重點通常是分析模型的建立,通常應該預置行業典型的分析模型,還得適應企業實際情況、老闆(們)的分析、決策習慣,然後具備足夠的靈活性、擴充套件性,比如:資料匯入填報功能、資料介面開發擴充套件等,同時要支援系列實用功能,如:資料回寫、標記提醒;元資料的管理、資料血緣分析、資料影響分析;資料採集、匯聚處理過程中提醒、報警、預警機制;資料訪問安全處理機制等。此類專案的難點在於,則是資料採集(全量、增量)、加工處理(資料質量:完整性、一致性、準確性、合法性、及時性)、資料匯聚(各主題模型事實表、維表的資料一致性)、資料計算(預置典型演算法模型,跟匯聚資料的匹配處理)等。很多時候客戶看起關注是上層功能,其實底層的資料加工更耗費心力,通常是髒活、累活。
建議選擇專業團隊、靠譜產品、分期實施,小步快走、逐步推進方式來建設企業資料治理專案,讓資料真正成為企業的資料資產、甚至成為核心競爭力。
目前我們正處在第三次資訊化浪潮的初期,第三次資訊化浪潮的代表技術就是物聯網、雲計算和大資料,而大資料是物聯網和雲計算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第三次資訊化浪潮的核心技術。
目前大量企業的資料以結構化資料為主,應用多以辦公系統、營運系統為主,資料的具體呈現形式也集中在報表上,在應用上還處在初級階段。
企業在大資料時代要清楚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大資料時代下資料的價值,另一件事情是大資料如何採集。
首先,大資料時代下,資料的價值將被更多的體現,如何把目前的資料價值化是企業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困擾很多企業的核心問題,很多企業都問過我,如何把目前的資料價值化。其實這個問題要從整個大資料鏈條上找答案,大資料鏈條包括資料的採集、傳輸、儲存、安全、分享、呈現。目前很多企業的資料只有呈現沒有分析,或者有一些簡單的資料報表,還遠遠談不上分析,很多呈現形式也過於單一,緊緊是為了檢視,本身沒有給出指導意見。
造成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資料分析要根據業務流程走,每一家企業的業務流程都不同,所以大資料方案要因地制宜,大資料應用不可能全是產品化方案,一定是產品化加定製化方案的結合。而目前很多企業的解決方案都是產品化方案,這就造成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情況,所以說大資料方案沒有一勞永逸的產品化方案。這一點作為企業管理者來說一定要切記,大資料要跟著自己的業務走,不是自己的業務跟著大資料走。
其次,大資料時代下,資料的採集也不僅僅侷限在結構化資料的採集上,非結構化資料的採集也非常重要。很多企業的物聯網建設嚴重滯後,這導致大資料解決方案遲遲不能落地,因為物聯網是大資料的重要基礎。很多生產企業的物聯網建設往往對大資料的應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作為企業管理者來說一定要重視,沒有物聯網何談大資料。
我目前是很多企業的大資料顧問,如果你有大資料方面的問題可以諮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