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四大書法家是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 ,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顏師古五世從孫 、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曾四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起義軍對抗叛軍。唐肅宗即位後,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鳳翔,授憲部尚書,後遷御史大夫。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凜然拒賊,終被縊殺。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併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鹹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後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後,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後,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唐代四大書法家是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 ,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顏師古五世從孫 、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曾四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起義軍對抗叛軍。唐肅宗即位後,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鳳翔,授憲部尚書,後遷御史大夫。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凜然拒賊,終被縊殺。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併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鹹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後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後,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後,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