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49297827785

    陳傳媚課堂提問是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它對於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華圖老師認為,針對教師招聘考試,提問技能對於面試中的說課或者試講中的教學過程設計都至關重要。

    教師會不會問,問什麼,怎麼問,直接反映著教師教的藝術。

    課堂提問的根據問題的不同性質可以分為不同型別,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判斷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對不對?”“是不是?”教師舉出一些容易搞錯的似是而非的問題,讓學生比較、辨別,確定它的是與非。

    這種提問對判斷的要求有高低之分,如果是要求判斷恰當而有根據,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理解所學知識是在益處的。

    那種把答案已經在問題中說了再問“是不是”的提問,則是沒有思考價值的低階提問方式,不宜提倡。

    第二、敘述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是什麼?”“怎麼樣?”要求學生透過回憶或思考對問題作出敘述性回答,它有利鞏固已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綜合能力。

    第三、述理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為什麼?”要求學生講清道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這類問題的回答,有的是教學內容的再現,有的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推理的結果,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第四、擴散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教師提出這類問題,追求的目標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使學生產生儘可能多、儘可能新的想法和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不管是何種型別的問題,課堂提問應注意幾項基本要求。

    第一、提問的用語應簡單明確。

    除特殊要求的可有多種答案問題以外,一般的問題都應使學生清楚地理解教師要求回答的是什麼,不應使學生摸不著頭腦,產生理解上的模糊性和隨意性。

    如某教師講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有對春天的山、水的描述。

    為了讓學生理解春天裡河水的“水漲起來了”,提了一個問題的問學生:“冬天的水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就不夠明確。

    教師的意思是想要學生答“冬天水枯了”來反襯春天水漲的描述。

    由於問題不夠明確,學生可以答:“冬天水清亮了”,“冬天水冷”,“冬天水結了”等等,不容易一下想到“冬天,水枯了”。

    第二、提問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

    教師要按照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教材內容的邏輯層次,由易到難,由表及裡,逐步提高問題的難度。

    如在教考生對杜甫《春望》一文進行教學設計使時,我幫助考生梳理由淺入深梳理出以下三個問題,以便從詩文表面內容達至本詩的內在深層內涵。

    分別是從題目入手的第一個問題:“詩文寫了作者春天‘望’到了什麼?”針對這個問題,學生能輕而易舉找到答案“草木、花、鳥”這些意象。

    緊接著,設計第二個問題是“作者看這些景物的心情?這個問題雖然較第一個問題深入了一層,但是還是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深、濺淚、驚心”,此時,我讓考生結合學生自身的體驗,回答,“ 你們看到春天‘草木、花、鳥’是這樣的感覺嗎?這是常人的心境嗎?為什麼會是這樣?”以此,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思考到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從而揭示出本文主題“憂國思家之情”。

    這種提問,體現了問題的梯度,由易到難,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同時也鍛鍊和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乘華圖翅膀,圓教師夢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怎麼才能快速又節約錢的把附魔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