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孔子並不姓孔,而是姓子。下面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孔子的姓、氏、名、字。
孔子是子姓孔氏,在春秋時期,人們有姓有氏,且姓與氏是不同的,姓是總括家族祖先出於何處的標誌,而氏則是區別後代子孫分支於何處的標誌,即所謂的“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可見,與我們觀念中的不同,孔子其實並不姓孔,而是姓子。“子”姓是由上古“好”姓演變而來,上古時期是母系社會,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古姓都從“女”旁,但在父系社會確立之後,“好”姓逐漸去掉“女”旁,演變為“子”姓。
在夏商周三代以前,氏可以改變,而姓是不可以改變的,正所謂“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不變”,所以同一個姓可以分化出許多不同的氏,子姓在歲月的漫漫長河中繁衍出了許多個氏,如華氏、花氏、蕭氏、宋氏、林氏、墨氏、殷氏、問氏、戴氏、王氏、郝氏、孔氏等。
子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契,他是後來商朝的始祖,商朝的開創者商湯又名太乙,故孔氏以其“子”姓結合太乙中的“乙”,是為子姓孔氏。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無氏”,即氏是用來分別貴賤的,因此只有貴族才有氏。由此可見,孔子出生貴族,其家世背景並不普通。
再來看看孔子的名與字,孔子,名丘,字仲尼,為何名丘呢?關於孔子名字的來歷,有好多種說法,比如,傳說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嫁給叔梁紇時,叔梁紇已七十二歲高齡,顏徽在擔心不能生育,因此私自上“尼丘之山”祈禱,之後懷孕生下孔子,故名丘,取“尼丘之山”之意。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史記·孔子世家》
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家語》
第二種說法源自於太史公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圩頂(音魚鼎),其本意是“中低而四傍高“,即頭頂凹陷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出生時頭頂凹陷,所以取名為丘。那麼,頭頂凹陷和丘又有什麼聯絡呢?《說文解字注》中稱:”四方而高曰丘“,可見,丘是代表四方高中間低的地勢,與頭頂凹陷(圩頂)正相吻合,故取名為丘。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子像也是頭頂凹陷的形象。
按照第一種說法,“丘”取“尼丘之山”之意,則“字仲尼”就順理成章了,因為丘與尼正是“尼丘之山”的意思。
若按第二種說法,孔子取名為丘與“尼丘之山”並無關聯,那麼,為什麼取字為尼呢?這是因為,“尼”是“屔”的假借字,“屔”的本意是四周高、中間低、可以蓄水的山丘,正與代表四方高中間低之地勢的“丘”字吻合,故名丘,字仲尼。
那麼仲字又是何意呢?古人加冠取字時往往在前加上“伯(或孟)、仲、叔、季”以代表其在家中的排行,孔子字仲尼,可見,其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文化大革命時批判孔子,又稱孔子為孔老二。
孔子既然排行老二,那麼他應當還有一個男性兄長,這個人就是孔子的庶兄孔皮(子姓,孔氏,名皮),人稱孟皮,孟代表排行,就是老大的意思。
綜上所述,從姓、氏、名、字來分析,孔子是商朝後裔(子姓孔氏),出生於貴族世家(有姓有氏),其身世與尼丘有關聯(名丘),在家中排行老二(字仲尼)。
參見:孔子姓、氏、名、字解讀-孔子真的姓孔嗎?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孔子並不姓孔,而是姓子。下面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孔子的姓、氏、名、字。
子姓孔子是子姓孔氏,在春秋時期,人們有姓有氏,且姓與氏是不同的,姓是總括家族祖先出於何處的標誌,而氏則是區別後代子孫分支於何處的標誌,即所謂的“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可見,與我們觀念中的不同,孔子其實並不姓孔,而是姓子。“子”姓是由上古“好”姓演變而來,上古時期是母系社會,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古姓都從“女”旁,但在父系社會確立之後,“好”姓逐漸去掉“女”旁,演變為“子”姓。
在夏商周三代以前,氏可以改變,而姓是不可以改變的,正所謂“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不變”,所以同一個姓可以分化出許多不同的氏,子姓在歲月的漫漫長河中繁衍出了許多個氏,如華氏、花氏、蕭氏、宋氏、林氏、墨氏、殷氏、問氏、戴氏、王氏、郝氏、孔氏等。
孔氏子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契,他是後來商朝的始祖,商朝的開創者商湯又名太乙,故孔氏以其“子”姓結合太乙中的“乙”,是為子姓孔氏。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無氏”,即氏是用來分別貴賤的,因此只有貴族才有氏。由此可見,孔子出生貴族,其家世背景並不普通。
名丘再來看看孔子的名與字,孔子,名丘,字仲尼,為何名丘呢?關於孔子名字的來歷,有好多種說法,比如,傳說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嫁給叔梁紇時,叔梁紇已七十二歲高齡,顏徽在擔心不能生育,因此私自上“尼丘之山”祈禱,之後懷孕生下孔子,故名丘,取“尼丘之山”之意。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史記·孔子世家》
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家語》
第二種說法源自於太史公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圩頂(音魚鼎),其本意是“中低而四傍高“,即頭頂凹陷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出生時頭頂凹陷,所以取名為丘。那麼,頭頂凹陷和丘又有什麼聯絡呢?《說文解字注》中稱:”四方而高曰丘“,可見,丘是代表四方高中間低的地勢,與頭頂凹陷(圩頂)正相吻合,故取名為丘。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子像也是頭頂凹陷的形象。
字仲尼按照第一種說法,“丘”取“尼丘之山”之意,則“字仲尼”就順理成章了,因為丘與尼正是“尼丘之山”的意思。
若按第二種說法,孔子取名為丘與“尼丘之山”並無關聯,那麼,為什麼取字為尼呢?這是因為,“尼”是“屔”的假借字,“屔”的本意是四周高、中間低、可以蓄水的山丘,正與代表四方高中間低之地勢的“丘”字吻合,故名丘,字仲尼。
那麼仲字又是何意呢?古人加冠取字時往往在前加上“伯(或孟)、仲、叔、季”以代表其在家中的排行,孔子字仲尼,可見,其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文化大革命時批判孔子,又稱孔子為孔老二。
孔子既然排行老二,那麼他應當還有一個男性兄長,這個人就是孔子的庶兄孔皮(子姓,孔氏,名皮),人稱孟皮,孟代表排行,就是老大的意思。
綜上所述,從姓、氏、名、字來分析,孔子是商朝後裔(子姓孔氏),出生於貴族世家(有姓有氏),其身世與尼丘有關聯(名丘),在家中排行老二(字仲尼)。
參見:孔子姓、氏、名、字解讀-孔子真的姓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