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始終142942699
-
2 # 三城一郭
父母自己不得志,心裡不痛快,憋屈,就會將不好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還有很多是心理扭曲的心理不正常的。通常也會粗暴對孩子。當然也有一些對孩子特別好的,他們雖然自己是不正常的,但是對孩子特別。
種種原因吧,因為社會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個人自身壓力都會導致人心理的扭曲,來欺負弱者。因為孩子本身來講就是需要父母付出的,想的嚴重點,其實就是一種負擔,對於有壓力和負擔來講,人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出現反抗,對孩子就會以粗暴相待。
還有父母自身從小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就是原生家庭吧,一代一代的模式會相傳下去,不由自主,在個人性格深處早已形成了連自己都不以為然的模式。有的時候甚至會想,他從小被父母暴力對待,將來一定會對孩溫柔相待,單其實,他對他的孩子也一定是暴力的。
-
3 # 2019小二談育兒
父母粗暴對待孩子,往往是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對孩子進行管教的常見現象。對於題目所問父母粗暴對待孩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下面我說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一、孩子難以管教,容易激怒父母管教情緒。
經常性聽到一些父母抱怨管教孩子之難,常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父母不懂得父母的用苦良心。同時也經常能看到一些父母對孩子動粗,對孩子進行“打罵罰”等動粗現象時有發生。綜上所述,導致父母對孩子動粗的原因或許是孩子難於管教從而激怒了父母管教的情緒而引起的。
二、孩子容易激怒父母管教情緒的具體表現。
(一)在學習上,不自覺做作業出現厭學逃課逃學現象。對於父母的督促仍然無動於衷,這樣一來就容易激怒父母管教情緒。
(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懶得動手不愛做家務,不願意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對父母的督促仍然是不想做不想動,這樣就容易激怒父母的管教情緒。
(三)在文明禮貌以及尊敬長輩上,一些孩子表現說話沒禮貌,做事不文明,對待長輩不尊重不尊敬。這樣的為人和做事風格激怒了父母的管教情緒。
三、意見及建議。
(一)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多向孩子傳授為人做事道理。從而有效增強孩子的文明意識,更讓孩子懂得孝道文化,也讓孩子懂得為人做事的道理。
(二)讓孩子多與自覺性較強的其他孩子接觸交流溝通,從與其他優秀的孩子接觸交流溝通中,學習他人優秀之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讓自己的孩子各方面能力不斷得到完善不斷得到提高。
(三)對於孩子存在的過錯要進行批評教育,對於孩子做的不夠好的地方要進行指正教育,從而樹立起父母的管教威嚴。
回覆列表
個人以為,這是因為父母小的時候,也是被自己父母粗暴對待的。
一般來說,人們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往往都是自己小時被對待的方式——因為從沒見到過、從沒感受過其它的方式。
譬如那些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長,孩子犯錯時常愛動手打,還有的動不動就往死裡打………往往這樣的家長,他們小時候也是這樣被打大的。
兒時的經歷,對每一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所以,能跳出自己父母當初不當的教育方式的人,非常不簡單。
因此這事,跟別的事一樣,全在自己………否則的話,不知不覺中,我們也跟父母他們當初一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埋怨他們做得不好呢(其實父母,也是幼時受祖父母影響造成的)?
有關孩子教育,建議看看以下:
1、臺灣曾仕強教授的24集《家庭教育》(愛奇藝影片)
2、臺灣蔡禮旭老師的40集《細講弟子規》等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