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偉良1

    這個是有道理的。我為一件事,思考觀察三十年,又毛遂自薦用十年驗證了所思所想,解決了公司多年試圖解決卻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要是寫論文,一生可能只能寫一篇。但要是以論文數量,衡量我在社會科學某個領域的能力和水平,我肯定不服!說實話真的以哲學觀點出發,搞清楚了事件的內在邏輯關係,反過來應用這種關係解決問題易如反掌,並且可以將這種思維模式無限引申。就是那句一事通百事通這句話的道理。我想究其一生,做一件事的事人,一定還存在。

  • 2 # 沈吟至今A

    很好,應該這樣,大趨勢…以死板一刀切的方式對任何情都是不對的,你可以求論文,你可以求科研成果或方法,你也可以求業內的創新,對業內有相應的對社會有用的…都可以畢業才對!這才是應該的方向,清華開了個好頭……之所以人才不顯很大程度上是過去唯論文唯因子論……

    當然,認定畢業問題上,也會有相應的機制的,也並不會60分就能畢業,要相信國家,會完善博碩機制的。

  • 3 # 少年中國強

    敬佩清華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學校。別的學校可能沒有這個勇氣。

    其實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博士畢業也沒要求發表論文,但是並沒有降低博士質量。其中博士畢業論文是關鍵,如果學校抓好博士畢業論文的質量,那博士的質量自然沒問題。博士畢業論文質量可以透過評審人盲評,比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同行評議還嚴的話,博士培養質量就沒問題。

    如果清華大學都找國外牛校教授評議博士畢業論文,那應該就沒問題。就是找比清華大學還排名靠前的學校教授評議畢業論文,然後答辯委員會有一半以上校外專家,那這樣的博士要透過答辯的話,就必須有高水平的成果。

    另外,清華大學不硬性要求發表了論文數量,這樣博士生就會在三到五年,沉下心,做更前沿的問題,而不是先對付畢業要求,再考慮做更前沿的問題。

  • 4 # 育學筆談

    這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壯舉,是破除過去功利性教育的開端,能有效提升研究生學術能力和創新成果水平,真正落實大學的研究生人才培養職能。

    首先,博士畢業論文數量不能代表博士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目前的培養現狀就是幹入學就要想著如何寫幾篇論文,而且還要公開在學術雜誌發表,可想而知這對研究生來說壓力有多大?讀研期間幾乎都是在想著寫論文的事情,如何靜下心來學習知識和找到自己能有所突破的研究方向。

    第三,博士生考核體系的改革。如果不是以論文數量來論成敗,如何來考核呢?我想應該是多維度的綜合評價,要全面評估博士生的學術水平,創新成果,當然如果能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也同樣是納入考評體系的。其實這種考核是自上而下的,不僅僅是導師對研究生的考核,還有學校對導師的考核,以及教育部對大學的評估,這些都應該擺脫論文指標的要求。

    第三,這項改革可以減少學術腐敗的產生。現在博士生論文造假醜聞到處都是,當然也包括了清華大學內部博士生培養過程中也出現過很多論文造假現象,這些都進一步揭示了過去博士生培養的弊端,研究生入學後必須發表論文多篇會逼著學生鋌而走險,否則就畢不了業。

    最後,有利於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不以論文數量和評估博士生畢業,不代表博士生培養質量下降,綜合學術能力評估不合格的學生,將面臨延期畢業或者清退,從根本上來說是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所以,清華大學博士生培養方案的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有利於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有利於博士生質量的控制,全國高校都應該積極參與進來,讓研究生教育迴歸到人才培養的路上,這樣中國才可能會建設出世界一流的大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溼性心臟病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