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terf16187

    胡塞爾的現象學(Husserl‘S Phenomenology)由德國哲學家E。胡塞爾倡導的一種哲學流派。胡塞爾現象學是在德國心理學家F。布倫塔諾意動心理哲學的影響下創立的。布倫塔諾認為心理行為的意識與該行為物件的意識是同一現象,胡塞爾則認為兩者有區別,意識經驗的內容既不是主體也不是客體,而是與兩者相關的意動結構。 “現象學”一詞可上溯至18世紀法國哲學家蘭伯爾和德國古典學家黑格爾的著作,但其含義均與胡塞爾的用法不同。胡塞爾賦予“現象”的特殊含義,是指意識界種種經驗類的“本質”,這種本質現象是前邏輯的和前因果性的, 它是現象學還原法的結果。現象學不是一套內容固定的學說,而是一種透過直接的認識描述現象的研究方法。 現象學所說的“現象”不是客觀事物的表象,它既非客觀存在的經驗的事實,也非馬赫主義的“感覺材料”,而是一種不同於任何心理經驗的、“純粹意識內的存有”。胡塞爾認為,經驗事實是模糊的靠不住的。當人們從不同角度來看同一立方體時,所獲得的是關於這一立方體的不同外觀。按照“自然觀點”,我們會認為這些知覺都是那個立方體的種種外觀,但他卻說,必須擺脫這種非反省的、常識的看法,因為知覺並不能以其連續的側面圖形告訴人們本然的真實性。所以他認為應當中止對這樣一種客體存在的信念,而透過凝神於具體現象,直觀其本質。這種暫時“中止”對客體存在的信念的態度和方法,就被稱作“現象學還原”,即從感覺經驗返回純粹現象之意。這種做法又可叫作“懸擱”,或把外間世界“加括號”,使其失去作用。具體來說,就是主體先把立方體看作不存在,以便能專注於自身的經驗和對這些經驗的體驗。 胡塞爾的現象學來自布倫塔諾有關意識行動的意動性問題。他批評現象主義把現象只看作類似於影片上的影像系列。實際上,現象流有一種“意動結構”,有其“深度”,在透明的意識的直接材料背後有其意動性核心。因而,在他看來,意動性也不如布倫塔諾所說的只是“客體指向性”,意動的參照體是一複合結構,意動性客體是全部參照體的軸心,此客體的身份與參照它的種種方式一致,如知覺、思想、懷疑等。此外,意動性具有同一核心。同一客體的每一個方面,都與形成其“邊緣域”的相關方面有參照關係。如一正面頭像總會關涉到側面像,而且也模糊地涉及背面像,就是說正面像會引起我們對進一步經驗的合法的預期。 胡塞爾運用還原法向始源深掘,他沒有在意動性意識的現象本質處止住,而是進一步向“主觀深處”走去。這樣,現象學就達到了遭致廣泛非議的“先驗性還原”階段。在這一階段,胡塞爾用加括號的方式把一切經驗性因素排除在考慮之外,最後留下的部分叫做“現象學剩餘”。它包括:自我、我思和我思物件。這三部分組成了胡塞爾稱作絕對的,必然的或純粹的意識領域。他說過,“我”也正如立方體的外觀一樣,可以被體驗或被看作是現象學還原的結果。這個“我”是心理自我本位,仍然屬於經驗範圍。此外,還有一個隱蔽的我(我自己),它是先驗的自我本位,這才是全部還原過程的最終產物。頭兩步還原是使人們從事實的經驗普遍性向本質普遍性的推移,“先驗性還原”則是從現象中根本排除事實性。 在胡塞爾看來,唯有還原作為一切意義的基礎和意識構成基礎的先驗自我,才能領悟意義的產生以及“意義如何以意義為基礎”。構成作用是胡塞爾現象學一箇中心概念,構成不只是一個客體的靜態結構,而且是一個客體被構成的動態過程。當他追溯構成作用時,最後進入了關於時間意識的研究領域。他認為,時間意識的構成就是透過先驗自我在“時間作用”的過程中積極而又隱蔽的時間流的原始構成。經過這麼一番解釋,一切意識中的其他構成就都被說成是從作為“最終生產性根源”的先驗自我中導引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海賊王》漫畫第921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