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紅權先生

    飛機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的沒有,但是美國曾經研製出一種由B-52轟炸機攜載的“飛馬座”號運載火箭。

    不過,飛馬座火箭不是用來發射導彈的,而是用來發射衛星的。順便說一句,這種火箭也是由私營企業研發出來的。

    飛馬座到現在也在使用中。

  • 2 # 彧蔚

    雖然當下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五常國家,戰略核打擊力量主要放在路基和海基戰略打擊方式上,但是空基核力量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的重要一環,在歷史的發展中並沒有只侷限於戰略轟炸機一種核打擊方式上,歷史上也曾出現過搭載在飛機上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上世紀60年代後期的時候,當時已經正式進入冷戰發展上升期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戰略核打擊力量上也在不斷完善補充之中,雖然當時兩個國家已經裝備陸基地下發射井型戰略洲際導彈,但是這種固定式戰略核力量在戰時很容易在最初既被敵方摧毀,而當時海基戰略核潛艇雖然已經出現,但是介於當時海基戰略核導彈射程不足和戰略核反擊力量太過於單一,所以美國最早希望將當時已經裝備的民兵3陸基戰略洲際導彈,和當時剛剛批次裝備服役不久的C-5A“銀河“戰略洲際運輸機結合在一起,藉助戰略運輸機飛行距離更遠、可隨時機動發射、且不受敵方戰略核反擊的優勢來增強民兵3洲際導彈的戰略核打擊能力。空射彈道導彈相比傳統的陸基和海基彈道導彈發射方式而言,還是存在很多優點的,比如第一點就是發射成本低,價效比更高,因為只需要藉助現有的大型戰略運輸機即可輕度改裝完成發射任務,而不需要像陸基需要挖地下發射井或者海基需要建設戰略核潛艇那麼初始投資成本及其高昂;其次戰略運輸機可以選擇從軍用或者民用大型機場起飛,有著機動性好、機動性強、生存隱藏能力強的優勢,同時導彈在不發射或者發射前裝載隱藏在運輸機貨艙內部,在發射前基本不可能被敵方戰略反導系統所提前預測,而且藉助運輸機較遠的飛行距離,可以在敵方防區外沿發射,增強彈道導彈的戰略打擊距離和縮短其突防反應時間。最後就是這種初始助力的方式能夠讓很多射程只有幾千公里的遠端導彈,同樣達到洲際彈道導彈上完公里的戰略打擊距離,也從書面層次上規避了當時已經開始執行的某些戰略核武器限制條約的約束,同時還為當時還未正式建成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體系增強了其多層次打擊手段和方式。就這樣剛於1970年裝備服役的民兵3洲際導彈被裝載在C-5A戰略運輸機機艙內,成為歷史上第一款開始空射試驗的“空射洲際導彈“。而且其發射方式也較為簡單,當裝載民兵3洲際導彈的C-5A戰略運輸機飛到預定發射空域和6000米飛行高度後,尾部貨艙門開啟後,在提前釋放出的穩定傘拖拽下,民兵3洲際導彈連同發射底座一起被拖出C-5A戰略運輸機貨艙。導彈連同發射底座一同朝向地面下墜,並在裝設在導彈頭部的減速傘拖拽下,民兵3洲際導彈和發射底座實現分離,導彈飛行姿態也從水平傾斜下墜轉變為尾部朝下垂直下墜。安全分離後的導彈開始點火產生推力,並推動導彈按照發射預定程式飛向萬里之外的預定戰略目標。同時期蘇聯也開始在伊爾76運輸機上進行類似的空射彈道導彈試驗任務,但是到1979年美蘇雙方共同簽署了《美蘇關於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議定書》,雙方都同意不再進行類似的空射彈道導彈試驗任務。不過直到今天美國依然沒有放棄空射發射模式的探索,比如美軍經常不定期的利用C-17戰略運輸機發射中遠端彈道導彈靶彈,讓海軍的宙斯盾艦發射“標準3A“海基戰略反導攔截彈進行海基中段攔截試驗;同時美國民間藉助大型客機進行空射火箭發射,同樣也算是在變相的進行相關空射測試試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BA新賽季收視率創紀錄,遼粵揭幕戰觀看人數達到6000萬,是NBA兩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