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宮觀音

    這些老江西。官場有人。上游政策下游對車。師徒制貪汙成風。朱有心殺他們。但有心無力。官官相護。最後用移民的辦法。開發北大荒去了。朱的邏輯。不是作奸犯科之輩。而且地產大戶。你地總拿不走吧。變相沒收土地房屋。收歸國有。

  • 2 # 開心_73258937

    朱元璋是靠農民起義,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後,自己做鎮南京。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上作戰。連年戰亂,人口下降較快,特別是南南、山東、一帶大量的田地沒人耕種。

    相對來說地處山西,戰亂較少,人口繁華。人多地少。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更好的打好明朝基礎。就從山西牽移人口,到河南、山東一代,耕種土地,安定民心。

  • 3 # 國史春秋

    提到有關朱元璋大規模遺民事件,自然會想到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故事。而且有一首民謠從明初就開始流傳,直至傳遍中國的大江南北。民謠是這麼唱的:

    問我祖先何處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樹上老鴰窩。

    聽著聽著,一種無奈中透著淒涼的感覺猶然而生。

    民謠記錄是從洪武初年(1368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前後,明政府在山西進行了歷時50年、人數達數十萬、遷出面積達到當時中國一半以上國土面積的大規模強制性移民。這次稱民有史料記載以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意義最深遠的一次大移民事件。當時政府把這些移民集中在洪洞縣大槐樹下,進行登記造冊,然後不顧老百姓的哭天喊地強行帶走。

    移民們在臨行之時,悲傷地看著故鄉,聽著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鴰發出一聲聲哀鳴,頻頻回首,潸然淚下……

    所以,移民後裔將前輩們最後的出發地洪洞作為外遷之前的祖籍,將大槐樹做為祖籍標誌,世代相傳,融入靈魂。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進行如此規模而且是強制性的大移民呢?這裡有一個傳說。

    相傳朱元璋在慶功大會封各位功臣,當問及胡大海要什麼時,胡大海說什麼都不要,陛下只准我殺光荷蘭百姓就行了。原來胡大海在起義之前,曾經落泊於荷蘭一帶沿街乞討,由於面相兇惡,當地人不願意施捨。胡大海差點被餓死,所以得勢後想報復。朱元璋覺得牽扯麵太廣,但又考慮到老胡的赫赫戰功,所以想了個辦法。說是讓胡大海用洪荒之力射一箭,箭落下的地方就是殺戮的範圍。沒想到老胡一箭射到了大雁的尾巴上,受傷的大雁沒命的飛,胡大海在地上一路的追殺。結果胡大海殺出了荷蘭,還追到了山東。老胡經過的地方變成赤地千里,事後,朱元璋只好將稠密的山西人口調撥過去。(明太祖朱元璋)

    故事肯定荒誕,沒有人會信以為真,史料更沒有記載。但胡大海確有其人,而且為朱元璋的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這個故事只能是後人附會猜測、捕風捉影。

    那麼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這件重大的歷史事件和中原地區戰亂以及黃河氾濫造成當地人口銳解有關。當時的河南、安徽、河北、山東、陝西一帶土地荒蕪,人煙稀少。而山西由於太行的天然屏障作用,免於戰火侵擾摧殘,風調雨順、經濟繁榮、人丁興旺。附近省份的難民也逃到山西,甚至出現了山西西南部人口更為稠密的現象。

    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河北人口均不超過189萬,而山西卻達403萬人,超過河北、河南的人口總和。

    由此可見,當時明朝政府為了平衡發展經濟,才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而山西的人口最為稠密,特別是洪洞縣。所以為了發展經濟,平衡社會矛盾,朱元璋才搞了規模浩大的移民工程。

    60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移民後裔遍佈中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縣,有的還漂泊到了南亞國家。

    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當時移民都是被反綁著雙手長途跋涉,因此移民的後裔也喜歡揹著手走路。大家對此怎麼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月16日,莫雷赴歐洲觀察時接受採訪稱哈登該第四次拿MVP,你怎麼分析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