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雨梧桐語

    老祖宗的話大都是經驗的濃縮,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是絕對的。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家裡有個兒子就代表著自家的血脈有了傳承,社會地位也明顯高於沒有兒子的家庭。但是隨著兒女的長大,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付出及責任有了明顯的區別。兒子養大之後,還要準備房子,彩禮等等為他娶妻生子,有孩子還要幫忙帶養,甚至還要遭受兒子媳婦的挑剔,家裡矛盾重重,身心俱疲。而女兒長大之後,嫁出去了,家長基本不用怎麼操心,有錢財就支援,沒錢財女兒們也沒說什麼。特別是女兒當了父母之後,能切身體驗到自己父母的辛苦,所以會對父母噓寒問暖,照顧有加。這種明顯的對比,所以讓老祖宗有了“生個兒子好聽,生個女兒好命”的感悟。

    特別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兒子的結婚成本越來越高,車子房子彩禮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把養老錢都掏出了也是杯水車薪。要是兒子因為自家的條件娶不上媳婦,作為父母的壓力更大,總覺得虧欠兒子,甚至兒子也把怨氣灑到父母身上,讓他們苦不堪言。就算竭盡全力把棺材錢都拿出來了,給兒子買了房子,娶了媳婦,等他們生孩子的時候,老人又在操勞帶孫子,從兒子到孫子,永遠沒有退休之日。加上因為跟兒媳婦的生活習慣不同,帶孩子方式不同,矛盾不斷;而兒子心又比較粗,基本沒有體會到父母的苦,也沒有隻言片語的溫暖安慰,導致老人內心絕望。而女兒卻完全相反,嫁出去了很少要求父母,看到父母老了處處替父母著想,對他們細心體貼,生病照顧,忙前忙後......所以現在也有一句話“生兒子的,哭的日子在後頭呢!”

    當然,有些當兒子也很能體貼父母,知道他們不容易,為自己吃了很多苦,所以也儘量回報父母,給他們關心問候。我們老家就有一個男的,娶了老婆,但是因為老婆比他厲害(學歷和工作,他的工作是靠媳婦的),所以總是對他發號施令。有了孩子之後,他媽媽去帶孩子,但是他媳婦從來不跟他媽媽(婆婆)一起吃飯過,一直都在外面吃。但是這個兒子,早餐都跟媽媽一起吃,晚飯也一直跟媽媽吃,撫慰溫暖媽媽受傷的心。他媽媽經常說,要不是兒子對我這麼好,我肯定不會堅持帶孫子的......真的是難得的好兒子。

  • 2 # 三笑一好

    老祖宗留下來的"生個兒子好聽,生個女兒好命″。的確不假,現在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家庭來說,兒子是父母的頂樑柱,是後繼煙火的傳人,如果沒有兒子,就沒了後繼傳人,就成了“絕戶頭”。親、鄰都瞧不起你,欺負你,還有俗語"發不發,看娃娃″和"十個花花女,不如一個點腳兒″如果沒有兒子,就不會子

    孫滿堂,而是孤苦零丁,因此前些年計劃生育,有的生了三、四個,甚至五、六個,乃至七、八個女兒,總想再生一個兒子,不生出兒子決不罷休的現象,我這不是重男輕女,不要噴我,人的前三十年是,“看父敬子,後三十年是看子敬父″。生個兒子好聽,就是有了後繼人,不叫人說是"絕戶頭″,養兒吃苦受累也心甘情願,死後也好去見祖宗,兒子給你掌了這個門面。

    生個女兒好命的意恩,是養女兒比養兒子付出少,女兒長大結婚不象兒子長大結婚要房要車要幾十萬的彩禮,窮的窮打發,富的富打發,另外,外孫丶外孫女也不勞父母帶,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給父母買穿的、好吃的,還給點零花錢,而兒子有的不當媳婦的家,就很難做到。有時在家生了氣,還可去女兒家住上幾天消消氣。這不是好命嗎!聽有些只有兒孑沒有女兒的老人對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說:“我那勝你呀,生了氣連個女兒家都沒頭去,你看您女兒三天兩頭來看你,給你買這買那的,你真好命″

    作為一個國家來說,不也是“娃娃強,中國強″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相中等的女生,如何修煉成氣質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