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努力先生888

    現存的《水滸傳》有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三個版本的前七十回看似大同小異的,實際上主要人物形象、情節寓意大不相同。七十回本是金聖嘆依據原本,腰斬了後五十回,自行修訂增刪而成的。這一版在文字上去粗存精,藝術成就較高,因此推出之後迅速盛行,令他本皆廢,一統天下三百餘年,成為佔據市場主流的版本。然而這是金聖嘆根據自己的好惡,改出來的本子(金還謊稱自己的批改本才是真正的原版),與作者原意已不盡相符,主要區別如下:

    七十回本的宋江,是一個貌似忠厚,實則奸詐的小人(連奸雄都很難稱得上)。他素萌反志,卻又百般矯情,顯得自己是無路可投、“逼上梁山”;上山後迅速架空晁天王,甚至涉嫌謀殺義兄晁蓋。且身無一技之長,只會用金錢和虛情來籠絡豪傑。書中沒有明確指出宋江的大奸似忠,但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宋江的陰狠虛偽。如晁天王中箭身死後,宋江哭得“如喪考妣”,卻未立即發兵報仇。再如宋江與盧俊義競爭梁山首席的過程中多次作弊,多次出爾反爾等等。才子如金聖嘆,常常只需改動些許字詞,發揮春秋筆法,便能使宋江變義士為奸賊。除宋江外,吳用、公孫勝、李逵、石秀等人的性格也更為豐富起來。這同樣與金聖嘆的批改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七十回本《水滸傳》是原作者與金聖嘆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按照金的評語,僅就宋江這一藝術形象而言,我們初讀時會深覺此人忠義無雙,再讀時會覺得他好壞參半,三讀時就會發現此人惡毒陰險到了極至。順便說一句,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宋江,應該就是照著七十回本水滸的路子來的。七十回本至梁山好漢大聚義時便戛然而止。聯絡到金聖嘆對李逵、魯智深的喜愛,我個人認為七十回《水滸》是一部歌頌騎士精神,揮灑快意恩仇英雄情結的豪俠小說。耐人尋味的是,金聖嘆自己添加了一個“盧俊義做夢”的結尾。夢中一百零八個好漢被嵇康及其手下逮捕,這正對應歷史上張叔夜平叛梁山伯的結局(張叔夜字嵇仲,在小說裡負責朝廷招安工作……)一百二十回本與一百回本差不多,只是前者添加了招安後的梁山軍伐田虎、討王慶的情節,這些新增的情節文字粗糙,情節簡陋,還不如現在的意淫小說耐看,估計是當時的書商為了賺錢找人代筆的。一百二十回本採自《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全書》和《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多麼具有商業氣息的名字),前者的批評者署名為李卓吾,但我個人覺得是有人冒名頂替,因為批的實在是太……別緻了……一百回本應該是最接近原貌的本子,在這一版本中:宋江雖然不乏權術(長成亦有權謀),但本性忠良,一心為國,甚至得到了女神的佑護。徵遼期間,遼主勸降梁山軍,許以高官厚祿,宋江卻矢志扶宋,連吳用都感慨說其實助遼滅宋才是上策。最後宋江被權奸所害,正臣授首,忠厚蒙冤,也確實引人嗟嘆。因此一百回或百二回本的宋江,與七十回本的宋江判若兩人。後期許多情節十分精彩,刪了著實可惜。尤其徵方臘後,水泊梁山英雄星散,不勝悲涼之慨,與前期的英雄聚義遙相呼應,貫通一氣,具有濃厚的悲劇美感和哲學意蘊。古本水滸傳,前半截是寫酣暢淋漓的聚義起事,後半截是寫為國盡忠的悲辛交集,畫面由明朗趨於灰暗,彷彿一個無憂無慮的孩童,漸漸走上社會,揹負起沉重的責任,最終無奈接受失敗人生的過程。水泊梁山本就隱伏著矛盾,滅亡乃勢之必然,招安不過是將矛盾引爆,加速了滅亡的過程。腰斬水滸,是把一部政治哲學小說,改編成了成人童話。以下是我在豆瓣上對《水滸傳》的定評:快人快事快語快書,斯可謂快絕千古之雄文也。語甚俚俗,筆墨酣暢,情節一縱千里,至死方休,真如星辰聚散,搖曳萬輝。七十三回之後,拒童貫、敗高俅、伐田虎、討王慶、徵方臘,粗精參差,斑斕駁雜,蓋系原作遺筆兼後人補綴而成。金聖嘆恃才曠達,固一世之才子哉,然性情放誕,喜李逵便一味贊絕,惡宋江便一味罵倒,抑且改竄原著,隨心胡來,其讀書耶?其評書耶?其改書耶?其著書耶?太晚了,明天還要早起趕路,先碼出這麼多佔座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皮卡徹底解禁,買一輛福特Ranger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