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的傑克

    就是因為別人都有了所以你才不一定要有。跟大家一樣,就是“泯然眾人矣!”

    有小孩在學校,見同學都穿耐克阿迪的運動鞋,回家問爸媽能不能買一雙阿迪。

    爸媽也不是沒錢的人,但覺得“別人都有所以我也要有”是一種愚蠢的邏輯。

    於是,爸媽問,你是覺得那鞋子款式好看還有牌子有名?

    孩子想了一下,問,有區別嗎?

    爸媽說,如果要款式,我們可以買更騷氣的款式,不拘泥於品牌。如果要牌子,也可以買這個牌子最便宜的款式。你自己挑?

    孩子說,如果我又要牌子又要款式呢?

    爸媽說,200以內我出錢,200以外的錢你自己拿壓歲錢補。

    孩子說,好!

    週末帶孩子一起去體育用品城,各種品牌的鞋子看得他眼花繚亂。孩子對比了款式和價格,最後自己說,還是李寧的新款,騷氣好看又實惠。

    最後買了李寧的新款炫酷撞色版的羽毛球鞋,一回到學校就被同學圍觀,不停地問,哇,好騷氣啊!哪裡買的啊?

    孩子踩著這雙鞋足足神氣了一年!

    孩子要的不是這件東西本身,而是它帶來的自豪感和優越感。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也不能拘泥於這件東西本身,要摸到東西背後心理意義,這才能解決問題。

  • 2 # 星主說教育

    題主,我理解你的困擾。畢竟別人都有,可孩子沒有,她難免會覺得低人一等而產生自卑,所以提出“別人都有······我也要”的需求。你想滿足她,可是經濟未必跟得上,也擔心孩子養成跟風、攀比、不懂得珍惜等壞習慣。那麼,這時要怎麼教育才能讓8歲的她接受呢?

    首先,你要反問孩子“為什麼別人有,你也要有?”,一般孩子都會說擔心被看不起之類的話,這時家長就可以矯正她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念。

    ①如果題主的家庭經濟能力比較強,那麼你就可以直接說:“一個人被看得起看不起和物質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和一個人的個人魅力和品格有關。家裡有能力滿足你這個要求,但爸爸媽媽選擇不滿足,因為這個需求是無理的,也不對的。你要一件東西,更多要考慮是否有真正的需求,它適不適合你,家裡能不能買得起,你自己內心喜不喜歡等,而不是別人有你也要有,跟風、攀比是很不好的習慣,也是愚蠢的行為,爸爸媽媽希望你有獨立思考能力,能從心,而不是人云亦云。”

    ②如果家庭經濟一般或者比較差,那麼你可以對孩子說:“別人有的我們未必就得有,如果那件東西不是你真正有需求的,那就不必有。攀比、跟風不是好習慣,爸爸媽媽希望你沒有。而且,我們只能提供你最基本的物質需求,至於其他奢侈品或玩具,我們不滿足,也滿足不了你。如果你內心非常想要,那麼你就好好讀書學習,以後靠自己的能力去滿足自己。爸爸媽媽很愛很愛你,但確實能力有限。再者,人想要一件東西,要透過自己的付出去得到才有意義,心也才能真正踏實。你要懂這個道理。”

    總之,不管家庭經濟能力如何,都是要拒絕孩子這個無理要求,不讓孩子養成攀比、跟風的壞習慣。

    另外,建議暑假或節假日,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公益,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讓她從中懂得知足和感恩。

    現在的孩子,大多養尊處優,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也不知道外界有多少孩子有生存的難處。當他們能多去接觸福利院的孩子,去參與一些公益活動,他們就能在實踐中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有多優越,也能看到父母的不易,與此同時也能變得更有同理心和善心。因此,建議父母平時可以多留意公益類活動,然後帶孩子一起參與其中。

    無論如何,面對孩子“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因為處理不當,確實會給孩子的價值觀和性格造成一定的扭曲,讓她覺得父母的付出一切理所當然。以上兩點建議,希望家長好好用起來,讓孩子決絕跟風、攀比,學會知足、感恩和從心。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組織行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