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04024020264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原文為宋 黃庭堅《澄心亭頌》的一部分,出自《華嚴經》離世間品,前兩句是品末普賢菩薩的偈頌,後兩句是品中講佛性、涅磐的一段。

    詩原文如下:

    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

    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忍觀伏塵勞,波澄泥著底。

    八風動地來,塵勞還復起。

    覺海性澄圓,浪時無不渾。

    即渾即澄徹,個是涅盤門。

    六十華嚴原文如下:菩薩清涼月 遊於畢竟空 垂光照三界 心法無不現。

    佛子。但如來欲令眾生歡喜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憂悲感慕故。示現涅槃。其實如來無有出世。亦無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如法界故。為化眾生示現涅槃。佛子。設有日出照現世間。圓滿明淨與法界等。於一切世界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日無是念。我能普現一切淨水。佛子。彼時或有一水器破。日影不現。於意云何。彼影不現。豈日過耶。答曰不也。水器破故日影不現。佛子。如來智慧圓滿淨日一念出現。悉能照明一切世界一切法界一切眾生。滅除垢濁。淨心水器影無不顯。常現在前。但破器濁心眾生。不見如來法身影像。應見涅槃而得度者。是故如來現般涅槃。

    八十華嚴原文:菩薩智光月,法界以為輪,遊於畢竟空,世間無不見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般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隨眾生心示現涅槃。佛子!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普遍眾處而無來往,或一器破便不現影。佛子!於汝意云何,彼影不現為日咎不?」答言:「不也。但由器壞,非日有咎。」「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淨常見佛身,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末學的理解:

    1、菩薩清涼月:菩薩清涼心智光(暫且說為菩提),猶如月一樣圓滿,無邊無際充滿法界。

    2、遊於畢竟空:自在智慧,遠離斷常二邊,處於畢竟空的中道實相中。

    3、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1、眾生心器受濁水染汙,不能顯現法界體性、如來藏性或法身,若其水淨,如來自顯,眾生心與佛心本來同一如來藏性,也就是一真法界。 2、菩提即菩薩所得無上智慧也是畢竟空的,猶如夢幻,故說影現。3、一真法界重重無盡,一含大千,一真法界普現眾生心中。

    4、這四句話整體來講:猶如一月映千江,此菩薩清涼智慧(菩提)像月亮一樣圓滿地在畢竟空的天空中,眾生心猶如千萬江河湖海,只要水波平靜,則能倒映這一輪月。

    附星雲大師的說法: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在一方池塘水面上,Sunny、月影、雲彩,都一一映現出來。《華嚴經》中有一首偈語:「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意思是說:菩薩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掛在畢竟空上,眾生心湖裡的水,如果清淨沒塵垢的話,菩提月光就會映現了。如果眾生的心地不清淨,人品汙穢,光明就不會顯現,佛性就不會現前。

    「問渠哪能清如許」,修道者的心湖怎會那麼清淨呢?因為人心像池塘的水一樣,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被煩惱無明的風掀起了波浪,汙染了清淨水性。六祖惠能大師悟道時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的真如自性心海,本來就是清淨的。「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如樹有根,水有源,只要心中的本源清淨,不斷把活潑的清淨水流出來,塘水就可以永保清淨。什麼是我們心中的活水呢?就是般若智慧;心中的慈悲,心中的清淨,心中的菩提,心中的懺悔,心中的慚愧,心中的信仰,心中的禪定!假如你心中能恆常不斷地流露出智慧、慈悲、清淨、菩提、懺悔、禪定、信仰……你的心海就會非常清淨、美妙了。自然能「天光雲影共徘徊」,有自然自在的氣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普雷攻堅翻牌,12人全部翻到11個材料低保,團長自嘲“最公平普雷團”,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