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左
-
2 # 史論縱橫
一
這道題出的非常好,但是我看大家的答題內容都沒有領會要旨,唐朝女子可以選擇終身不嫁,或者選擇出家,這裡面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唐朝有一些女性可以不依靠男人而獲取生存的獨立,這正是中國古代女權意識的巔峰時代。
《大唐豪放女》講述了唐朝女詩人魚玄機不為人知的一面,魚玄機說“有學問的女人應該做什麼呢?我不喜歡做別人的妻,不愛做妾,也不愛做妓女,我愛惜我的頭髮,不能去做尼姑,我該做什麼呢?最終去了道觀。”
“我入道門,只不過想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女人罷了。”
二魚玄機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雖然家境貧寒,小時候就已經是才華橫溢,因此得到唐朝著名大文學家溫庭筠的賞識,從而成為為忘年交,後來嫁給當朝狀元李億為妾,最終被拋棄,於是到道觀出家,改名魚玄機,在道觀裡魚玄機並不是真正的研習道家思想,而是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並且和當時的很多名士來往交流。
並且在道觀貼出告示:魚玄機詩文候教。
名震長安。
最後因為大死婢女被判處死刑。
其實,魚玄機就是這樣一個一直想要獨立自主的女人,這也正是唐朝當時女子正在做的。
再加上寺廟在唐朝屬於特殊的地位,因此很多女兒都會選擇出家,他們表面是出家,實際則是為了女性的獨立,正如影片中魚玄機的說法。
三只有唐朝,也只有唐朝才會有諸多女性出嫁,也只有唐朝出現了那麼多有名女詩人,那麼多有名的公主,那麼多有名的嬪妃,縱觀古今,女性名人如唐朝者,不復存在。
到了,從唐朝之後,男人們開始意識到來自女性的威脅,對武則天以及那些女性權貴進行抵制,到了宋朝程朱理學之後,女性大多隻剩貞節牌坊了。
為了讓女效能夠順應男性的社會,理學家們提出了“女子無才便是德”“好女不侍二夫”的概念,將女性的貞潔當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來看待,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上青樓逛窯子,而女人一旦出軌,基本都會浸豬籠,像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都逃脫不了開膛破肚挨刀的命運。
回覆列表
從文獻的記載來看,唐朝確實有許多女性出家,進入道觀,或者進入了寺院。
我們熟知的唐代女性,許多人都曾經出過家,比如武則天和她的女兒太平公主,比如楊貴妃,比如魚玄機等等。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其原因。
第一,唐代的宗教氣氛極為濃重,整個社會無論貴賤,都極度信仰宗教,所以道教和佛教都異常繁盛。女性的宗教情懷更重,許多人選擇出家,是出於真誠的信仰。有唐一代,出家為道士的皇家公主就有十幾位,比如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等。
第二,唐代女子出家的目的非常複雜,其中的許多女性只是暫時把寺院或者道觀當成容身之地,並不是終身不嫁。比如太平公主曾為女道士,只是為了祈福。
再比如,唐玄宗看上了壽王李瑁的妃子楊氏,這位壽王妃是他的兒媳,直接接她進宮,唐玄宗自己都不好意思。於是先安排她出家為女道士,還取了一個道號“太真”,再從道觀裡把楊太真迎為貴妃,搞了一出掩耳盜鈴的醜劇。
第三,把寺院當成容身之地。比如唐太宗死後,身邊那些沒有子女的妃嬪不方便改嫁,被安排集體出家,全部進入感業寺,做了尼姑。身為才人的武則天也在其中。
第四,當時的道觀和寺院,並不是純粹的宗教場所。
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原本是一位李姓官員的小妾,因為正室夫人的迫害,被送進咸宜觀中,做了一個女道士,她在那裡的表現,更像是一個風塵女子。
再比如《鶯鶯傳》中,崔鶯鶯和母親、弟弟寄居在普救寺中,並在那裡遇到寄宿的書生張生,演成一段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