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老使用者寒冬白梅

    過年是中國一年一度的老傳統節日,幾千年一直傳下來了,不管形式如何變化都一直保持過傳統節:,而且年年放假,親人始終在這個時候要團聚,這就是十足的年味,也必須做一桌團年飯,全家坐在一起,歡樂團年,辭舊迎新。互相拜年,拜長輩,拜師長,敬老愛幼。其樂融融。

  • 2 # 紅塵彌勒

    年味兒固然有,但相較於以往,畢竟還是差了那麼一些意思和層次。

    不得不說,現在的過年,確實有一種越來越寡淡的感覺,那種熾烈的、剛猛的、喧囂的、執著的文化氣息變淡了,甚至抽條了,變味兒了。這也和現如今的文化思潮和人文情懷有關。

    年味兒,最廣泛的是來自人們心中的那份執著與美好,也來自於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澱,還有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同此涼熱。

    當初的年味兒,總是人們心理默默期許暗暗期待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各家各戶喜氣盈門,穿新衣戴新帽,拜長輩放鞭炮,哪一樁哪一件都足以令人回味甘甜,如沐春風。

    那時的過年,其實過的就是一種文化迴歸,也叫心靈契合、文華璀璨。

    但時過境遷,人們的思想意識深處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變化,急功近利的竭澤而漁、陽奉陰違的阿諛奉承成了普遍而惡俗的風景,心中的那份真誠與從容卻被深深的隱藏和掩埋,人們已經把心思固化地封閉起來,使外人根本看不透其內心的激越與沸騰,待人接物平淡如水,看人看事城府掩埋,對未來的憧憬和祈願,也隨著世風炎涼而心生疑竇,甚而心灰意冷漠然無助。

    還由於現在的日子過得好了,錢物多了,物資豐盈了,反而每天都像過年一樣,卻把舶來文化奉若神明,反而疏漏了舊有的文化精粹,不是束之高閣就是敬而遠之,就直接產生了這種不把年當年過的慣性,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刻意扭轉和肆意悖離。也是一種文化反叛,或者叫文化驅離。

    這是雖不情願卻越發明顯的事實,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認真思考真誠對待,千萬不要以傷害老祖宗的文化特徵為代價,來慰藉我們日漸貧瘠的文化情商,因事廢立,中飽私囊。

  • 3 # 雄哥14505

    農村有濃厚濃親情友情

    正月去農村走親戚。那親情友情 至今 令人難以忘懷。

    我在山區縣城工作時。妻子孃家在近郊農村。特別有次我父親大年初二 從省城趕去 山城好初三 和我一家 去親家那兒拜年 他也是第一次會見親家的 那場面他特感動。我是司空見慣 他在驚喜後回省城処處宣傳。 鄉村過年 人情味比城裡濃百倍。 閒話少說 言歸正傳

    初三那天上午 我和妻子陪父親去 剛入村口 小舅子跑來 先拜個年 說幾句吉祥話 就點燃手中一串鞭炮 在啪啪啪啪的聲中把我們引入他門口 嶽交點著門口長竹竿上大鞭 在震耳欲聾的聲響中 兩老抱拳 恭敬行禮後。才引進大廳 大廳上已擺豐盛酒席 把我老父縉請上座即臉對大門位置

    米酒香甜潤喉 桌上雞鴨魚的頭都朝貴客。父親見大家不動手 笑看看他 奇怪了 我忙附耳小聲說 凡有頭對你的 你要是嘗一口 大家才敢動啊。哎喲怨我 昨晚上光顧高興沒講農家規拒。父親動筷了 桌面才活躍起來 敬酒 橦親臽湯 岳父忙個人不停 客氣話連篇。岳母 從廚房進進出 端上熱菜熱湯 大圓桌快擺滿了

    父親正吃高興 我又小聲對他說 把肚留一大半吧。等下還有節目。因每年去岳家拜年 已嘗那滋味多次

    就這樣 從妻子至親開始 到同姓族人 可以說從村頭喝到村尾 為什麼山區人重親情重友情呢?他們祖先從中原戰亂地區遷移到這窮鄉僻壤就靠這情。才能創基業 繁衍後代。

    前幾年我又去一趟 岳父不在了 小舅依舊熱情有加 不過村裡許多年輕人去城裡打工。可能受影響吧 舊的禮節少些。但年味還是濃的。 聽說 越偏僻的的地方越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萬以內,哪些插電混合動力轎車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