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茅盾文學獎簡介
茅盾文學獎是1982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儘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二、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簡介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佈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按照得票多少分別是:《人世間》(梁曉聲)、《牽風記》(徐懷中)、《北上》(徐則臣)、《主角》(陳彥)和《應物兄》(李洱)。
1.梁曉聲《人世間》。《人世間》以北方省會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從20世紀70年代寫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人物的性格命運各有不同,他們有的透過讀書奮鬥改變命運成為社會精英,更多的則像父輩那樣努力打拼辛勞謀生。描寫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堪稱一部“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
這是一部關於苦難、奮鬥、擔當、正直和溫情的小說,平民視角,悲憫情懷,激烈的戲劇衝突,縱橫交錯的複式結構,透過一個個可親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國社會的發展程序,都讓小說具有某種“史詩”品格。
2.徐懷中《牽風記》。以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為歷史背景,作者中塑造了文化教員汪可逾、騎兵通訊員曹水兒、旅長齊競以及老軍馬“灘棗”等個性獨特的文學形象。一曲戰地戀歌尚未奏響,陡生意外,在硝煙與戰火中,傳奇般的情節和動人心魄的情感,在詩一般的唯美筆調中流動,暈染著生命中不容褻瀆的純潔與人格的光輝。既有對戰爭、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人與大自然神奇關係的表現,亦真亦幻,拓展了戰爭文學的創作空間。
3.徐則臣《北上》。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 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脈、精神之北。大水湯湯,溯流北上,小說力圖跨越運河的歷史時空,探究普通華人與中國的關係、知識分子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探討大運河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的重要影響。
4.陳彥《主角》。《主角》呈現了一種當代中國新現實主義文學的精神品格。小說從寧州到省會西京,寫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行業人物群像。憶秦娥的舅舅胡三元,是“一根筋”式的人物,他對那種踐踏藝術的人是無法容忍的。而對導演、團長等劇團領導形象,陳彥寫出了他們的無奈,以及發現人才的眼光。還有煤老闆劉四團,正是這樣一擲千金希望收買和消費戲劇的人的存在,體現了社會上對待秦腔的一種變化,更重要的是時代文化的變化:傳統戲劇的興起以及後來市場經濟的興起對傳統戲劇文化的消解。
5.李洱《應物兄》。李洱借鑑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串連起30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勾勒出他們的精神軌跡,並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麼多的灰塵和光芒,那麼多的失敗和希望。
2020公共基礎知識題庫_考試試題及答案_試題題型複習資料 http://www.zgsydw.com/kaoshitiku/gongji/
一、茅盾文學獎簡介
茅盾文學獎是1982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儘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二、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簡介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佈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按照得票多少分別是:《人世間》(梁曉聲)、《牽風記》(徐懷中)、《北上》(徐則臣)、《主角》(陳彥)和《應物兄》(李洱)。
1.梁曉聲《人世間》。《人世間》以北方省會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從20世紀70年代寫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人物的性格命運各有不同,他們有的透過讀書奮鬥改變命運成為社會精英,更多的則像父輩那樣努力打拼辛勞謀生。描寫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堪稱一部“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
這是一部關於苦難、奮鬥、擔當、正直和溫情的小說,平民視角,悲憫情懷,激烈的戲劇衝突,縱橫交錯的複式結構,透過一個個可親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國社會的發展程序,都讓小說具有某種“史詩”品格。
2.徐懷中《牽風記》。以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為歷史背景,作者中塑造了文化教員汪可逾、騎兵通訊員曹水兒、旅長齊競以及老軍馬“灘棗”等個性獨特的文學形象。一曲戰地戀歌尚未奏響,陡生意外,在硝煙與戰火中,傳奇般的情節和動人心魄的情感,在詩一般的唯美筆調中流動,暈染著生命中不容褻瀆的純潔與人格的光輝。既有對戰爭、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人與大自然神奇關係的表現,亦真亦幻,拓展了戰爭文學的創作空間。
3.徐則臣《北上》。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 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脈、精神之北。大水湯湯,溯流北上,小說力圖跨越運河的歷史時空,探究普通華人與中國的關係、知識分子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探討大運河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的重要影響。
4.陳彥《主角》。《主角》呈現了一種當代中國新現實主義文學的精神品格。小說從寧州到省會西京,寫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行業人物群像。憶秦娥的舅舅胡三元,是“一根筋”式的人物,他對那種踐踏藝術的人是無法容忍的。而對導演、團長等劇團領導形象,陳彥寫出了他們的無奈,以及發現人才的眼光。還有煤老闆劉四團,正是這樣一擲千金希望收買和消費戲劇的人的存在,體現了社會上對待秦腔的一種變化,更重要的是時代文化的變化:傳統戲劇的興起以及後來市場經濟的興起對傳統戲劇文化的消解。
5.李洱《應物兄》。李洱借鑑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串連起30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勾勒出他們的精神軌跡,並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麼多的灰塵和光芒,那麼多的失敗和希望。
2020公共基礎知識題庫_考試試題及答案_試題題型複習資料 http://www.zgsydw.com/kaoshitiku/g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