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遠的孩子王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家長如何做到放手?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既現實又困難的事兒,很多家長都無法正確的掌握這個度。

    現實當中,更多的家長在撫養孩子的過程,更多的是溺愛,凡事兒親力親為,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點苦頭。含在嘴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曬了。

    適當的放手,談何容易?父母愛孩子與生俱來,但是,我們只能陪他們一程,不能管他們一世,適時的放手,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是讓他們在以後人生的路上,能夠適應社會,逆流而上,能夠成為社會的“巨人”而不是“巨嬰”。

    孩子三歲的時候,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他們學會自己吃飯,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喝水,自己小便,鍛鍊獨立穿襪子和鞋子,出門的時候,儘量讓孩子自己走,自己爬樓梯,儘量不要出門坐電梯,逛街的時候儘量拉著孩子自己走,不要總是抱著孩子。

    孩子自己行走,奔跑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統協調能力,鍛鍊孩子的腿部肌肉,增強孩子的平衡感。

    四歲,衣服褲子儘量鍛鍊他們自己穿,即使穿的不整齊,也要給孩子機會,熟能生巧。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鍛鍊孩子的審美能力。這個時候,鍛鍊孩子晚上儘量和父母分床睡。

    平時帶孩子多做戶外活動,鍛鍊孩子雙腳跳,踢球,玩沙土,不要擔心孩子衣服髒,這個時期,孩子都入托了,為了更好的增強孩子的免疫力,讓他多適應外界環境。

    五歲的時候,適當的給孩子單獨在房間的機會,鍛鍊他們的膽量,而且教會他們如果自己在家,有人敲門一定不要說話,不能隨便給陌生人開門,告訴孩子你們之間的“暗號”,讓孩子分辨敲門的是父母還是陌生人……家長可以偶爾的在家做演習,就是考核孩子的適應能力。

    五歲也可以鍛鍊孩子自己辦事兒的能力,可以委託他們到自己家附近的超市買一些日用品,前幾次,家長一定要在後面悄悄的跟著,保證孩子的安全。在買東西的過程,既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鍛鍊孩子的思維反應和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

    六七歲的時候,媽媽要學會示弱,平時的家務活,比如:收拾衛生,擦地,扔垃圾,到超市買東西……在孩子面前表現的自己幹不了,需要有人幫忙。只要孩子能拿動的情況,儘量鍛鍊孩子去做。讓孩子從小就有存在感,肯定自己的“價值”,就是家長常說的“比狗有用了”儘管只是一句玩笑。

    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父母就會越來越放手的撫養孩子,從最開始:抱著——拉著——自己慢慢行走,父母在後面看著——完全自己自由自在的奔跑!

    這個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他們不需要我們做柺杖,說明孩子完全長大了,可以獨立飛翔了!

  • 2 # 寫歌人代伐鍾

    走得太近是一種災難,這用在親情上也是沒錯的。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實在有些畸形,我們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這集中反映在兩點上:孩子年幼時,我們把孩子當寶,給予太多的溺愛;孩子長大後,我們把孩子當神,寄予太多的奢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所有中國父母的傳染病、流行病。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可能既不是寶,也不是神,而僅僅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而已。這是我們在如何認識自己孩子上常有的錯覺,此外,在如何擁有孩子上,我們也會常犯一種錯誤,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之物,妄想一輩子抓在手裡。

    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生活肆意干預,對孩子的意志無端左右,對孩子的做法橫加指責,稍不如意,就痛斥孩子大逆不道,這是很愚蠢的。

    幾千年來,王權社會的中國,歷來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權社會的中國,歷來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這種流毒,今天若是改頭換面,以慈愛之名,換一張臉孔大行其道,也是非常可怕的。

    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它。更何況,我們堅信,有良心、有真心、有雄心的孩子,絕不可能是沙,而是像漫舞的蒲公英一樣,那是一粒粒飛翔的種子,我們應該允許它們自由地落地、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即使我們再也品嚐不到那芳香的果實,那也是我們最後的愛意與尊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科好學還是外語好學,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