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家APP

    惠孟臣(1621—1644)明朝天啟到崇禎年間制壺高手,宜興人, 為時大彬後一名手。善摹古器,書法亦工,尤善制宜興砂壺, 款署真書“文杏館孟臣制”六字,筆法亦不俗。或作行書,制渾樸而筆法絕類褚遂良。作品以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所制茗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 善於配製多種調砂泥,有白砂、紫砂、硃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孟臣所造小壺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壺馳名於世,後世稱為"孟臣壺"。

    今天分享一款被學界公認為真品的“崇雅堂款孟臣壺”。

    在2013年“陶都風·寶島情——宜興紫砂藝術臺北展”,此壺曾作為臺灣地區展品參展,現典藏在利永紫砂博物館,寂寞地展示當年“壺必孟臣”的輝煌。

    此壺型是惠孟臣的經典之作,泥色光澤瑩潤,線條流暢自然,比例協調,製作工藝不俗。使之顧盼於茶座,益添凜凜之姿。

    △“崇雅堂款孟臣壺”藏於利永紫砂博物

    △“崇雅堂款孟臣壺”藏於利永紫砂博物

    △《古壺之美》p114,刊載“孟臣壺”

    因負盛名,“孟臣壺”數量多如牛毛,但覓得真品,卻如大海撈針。

    “國民”茶器,孟臣壺深入人心,成為紫砂壺的代名詞。《廈門志·卷十五·風俗記》載:閩南人品茶習俗“好吸茶,器具精,小壺必曰孟公壺,杯必曰若琛杯”。

    孟臣壺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無論是製作工藝還是燒製水平,都決定大壺誕生的艱難。此款孟臣正是罕見的500ml容量大壺,端莊渾樸。

  • 2 # 紫砂學習筆記

    孟臣款紫砂壺應至少分為兩種情況進行理解:

    1、明清時期制壺藝人惠孟臣所製作的紫砂壺。

    惠孟臣的紫砂作品在晚清和民國初年不斷地被發現,且多為小壺,小壺較大壺製作精良,是後世水平壺的前身。因華南一代喝功夫茶,所以孟臣的小壺在當時社會上流傳播度很廣。

    2、後世爭相模仿的惠孟臣的壺型款式,款也會落孟臣

    因功夫茶盛行和潮汕人的喜好,後世所仿的孟臣壺也以小品壺為主。甚至還有人說在閩南人的意識裡,孟臣壺就是紫砂壺的別稱。如今,“孟臣壺”已是水平壺的特定壺形,成為專用名詞了。所以印有孟臣名款的水平壺,代代多有出品。

    例如:清末民國初程壽福,是惠氏後裔義子,曾用過荊溪惠孟臣的款;再如70年代末80年代,兩岸關係緊張時期,宜興以“荊溪惠孟臣”等款式製作了很多紫砂壺方便出口臺灣

  • 3 # RallodM

    看圖說話吧!懶得解釋。

    最上頭的一排,能被叫做“水平”的,都可稱之為孟臣款的紫砂壺。其餘還有使用“鴿嘴”以及“細三彎嘴”的一些小容量薄胎壺型,亦可稱之為孟臣的。

  • 4 # 成林茶器

    明朝天啟年間,,在著名的紫砂產地江蘇宜興,由於製陶大師惠孟臣對陶土具有獨特的理解和想象,經過長時間研究,製作出具有很大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紫砂茶器。,其工藝技術精湛,造型獨特,所製作的小壺居多,泥料以朱泥紫泥為主。壺形有圓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形等,尤其所制梨形小壺最具影響。深受廣大茶友的喜愛。至今這種款式還不斷出現。因他製作的壺上落款“孟臣”,故此人們習慣的稱之為“孟臣壺”。

    過後有人心想,古有經典孟臣壺,有壺無杯,未免有些不盡人意。於是就出現了“若琛杯”(即現在的功夫茶杯,有半個乒乓大小)也是出自人名,為若琛所制,只是此人沒有相關文字記載,何時何地人尚不清楚。

    有了孟臣壺與若琛杯的完美搭配,非常適合沖泡功夫茶,到了清代非常盛行。即使現在廣東潮州、汕頭,福建泉州、廈門一帶,泡功夫茶依然使用孟臣壺和若琛杯,被視為喝功夫茶最匹配的功夫茶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燈瞎火的出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