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的併發症,最嚴重的是兩個:
一個是血栓,一個是心衰。
血栓的發生是偶然性的,也就是房顫患者的血栓發生率增加,但不是有了房顫肯定得血栓。是突然和偶然。
心衰的發生幾乎是肯定的,但它是一個逐漸進展的慢性過程。是逐漸和(幾乎)必然。
由於治療血栓有手段,包括藥物和手術,所以宣傳的多,加上患者比較害怕偏癱,所以現在人們的關注點都集中在預防血栓上。而對左房變大,射血分數逐漸減低,雖然每次彩超都能發現,但是沒有特別的關注。
需要說明1點的是,不太頻繁的陣發房顫,幾乎不引起心衰。但是陣發房顫絕大多數都會變成持續房顫。
關於血栓的預防。
西醫:是抗凝,左心房封堵或切除。我個人經驗表明,很多人抗凝是必須的,但是現在對抗凝有太氾濫,太積極,太過的趨勢。很多不該抗的也抗了。因為抗凝藥在減少血栓發生的同時,會相應的增加出血的機率,腦出血比腦梗塞相對更嚴重一些。所以抗凝太積極,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關於左心耳切除和封堵。國外的指南說,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考慮。國內的著名專家,說現在做的有些氾濫。也有一些不該做而做了的。我有一篇文章。題目是《馬寶琳:心臟有兩隻耳朵,房顫要不要切除左心耳兒?》,就在本號內,大家可以看。
中醫:我用中醫治療房顫的經驗。從醫學邏輯上推測,應該能減少血栓的發生。為什麼是推測?因為沒有短期的證據,不好驗證。
我是怎麼推測的呢?我只說簡單的幾條。防顫形成血栓,肯定和兩方面因素有關:
第一是全身處於一種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凝狀態。
第二是房顫造成的,左房大,左心耳收縮無力,心率快慢不等。這樣心房的血液容易在左心耳處打漩兒,不流動,從而容易形成血栓。
全身的高凝狀態,除了西醫測一些血液指標以外,他的高血壓、高血脂,身體裡血管有淤堵或者痰溼體質肯定都是原因,它是一個綜合性的。這些因素,我用中醫治療以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能好轉或恢復正常。這就減少了形成血栓的全身因素。
有一點需要重點說明,好多吃著抗凝藥的患者,抗凝指標已經達標,但是舌下血管是淤血的,黑紫的。但是用中醫活血化瘀治療以後,他就不黑紫了。由此可見,中醫的活血和西藥的抗凝原理是不一樣的。
還有,我用中醫治療以後,左心房能變小,房顫如果完全不顫當然好,有些沒能治到完全不顫的,但他顫得相對比較規律。這樣血液就不容易在左心房裡打漩。這就減少了形成血栓的房顫因素。
基於以上事實,所以我說推測,我的治療能讓血栓減少。
關於心衰。
西醫:沒有特別的辦法,並且現在沒有重視。
中醫:我這一條比較明確。
房顫怎麼造成的心衰,就是逐漸的左房變大了,左房大了以後二尖瓣返流也就多了,逐漸的左室也大了,心肌細胞變得沒勁兒,就橡皮筋沒彈性了。
另外,心室律不規則,忽快忽慢,差異比較大,也有不利的影響。大浪頭對堤壩的衝擊破壞作用是更強的。
我這裡治療的房顫患者,除了完全不顫的以外,其他就算還在顫的,絕大多數心率能變慢,變得相對規則。絕大多數左心耳兒能變小,射血分數提高。
說的更直白一點,輕中度心衰,都能(絕大多數)非常明確的治的變好,就更別說預防心衰了。
為什麼這一條我說的比較肯定,不是邏輯推測?因為做彩超,做心電圖就能看出來,直接的證據就能擺到那兒。
當然不是100%的。
房顫雖然是西醫上的同一個病,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的病情千差萬別。年齡不同,是否合併其他的疾病,合併其他病的病情輕重,以及中醫辨證上的不同體質。都會影響最終的療效。
房顫的併發症,最嚴重的是兩個:
一個是血栓,一個是心衰。
血栓的發生是偶然性的,也就是房顫患者的血栓發生率增加,但不是有了房顫肯定得血栓。是突然和偶然。
心衰的發生幾乎是肯定的,但它是一個逐漸進展的慢性過程。是逐漸和(幾乎)必然。
由於治療血栓有手段,包括藥物和手術,所以宣傳的多,加上患者比較害怕偏癱,所以現在人們的關注點都集中在預防血栓上。而對左房變大,射血分數逐漸減低,雖然每次彩超都能發現,但是沒有特別的關注。
需要說明1點的是,不太頻繁的陣發房顫,幾乎不引起心衰。但是陣發房顫絕大多數都會變成持續房顫。
關於血栓的預防。
西醫:是抗凝,左心房封堵或切除。我個人經驗表明,很多人抗凝是必須的,但是現在對抗凝有太氾濫,太積極,太過的趨勢。很多不該抗的也抗了。因為抗凝藥在減少血栓發生的同時,會相應的增加出血的機率,腦出血比腦梗塞相對更嚴重一些。所以抗凝太積極,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關於左心耳切除和封堵。國外的指南說,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考慮。國內的著名專家,說現在做的有些氾濫。也有一些不該做而做了的。我有一篇文章。題目是《馬寶琳:心臟有兩隻耳朵,房顫要不要切除左心耳兒?》,就在本號內,大家可以看。
中醫:我用中醫治療房顫的經驗。從醫學邏輯上推測,應該能減少血栓的發生。為什麼是推測?因為沒有短期的證據,不好驗證。
我是怎麼推測的呢?我只說簡單的幾條。防顫形成血栓,肯定和兩方面因素有關:
第一是全身處於一種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凝狀態。
第二是房顫造成的,左房大,左心耳收縮無力,心率快慢不等。這樣心房的血液容易在左心耳處打漩兒,不流動,從而容易形成血栓。
全身的高凝狀態,除了西醫測一些血液指標以外,他的高血壓、高血脂,身體裡血管有淤堵或者痰溼體質肯定都是原因,它是一個綜合性的。這些因素,我用中醫治療以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能好轉或恢復正常。這就減少了形成血栓的全身因素。
有一點需要重點說明,好多吃著抗凝藥的患者,抗凝指標已經達標,但是舌下血管是淤血的,黑紫的。但是用中醫活血化瘀治療以後,他就不黑紫了。由此可見,中醫的活血和西藥的抗凝原理是不一樣的。
還有,我用中醫治療以後,左心房能變小,房顫如果完全不顫當然好,有些沒能治到完全不顫的,但他顫得相對比較規律。這樣血液就不容易在左心房裡打漩。這就減少了形成血栓的房顫因素。
基於以上事實,所以我說推測,我的治療能讓血栓減少。
關於心衰。
西醫:沒有特別的辦法,並且現在沒有重視。
中醫:我這一條比較明確。
房顫怎麼造成的心衰,就是逐漸的左房變大了,左房大了以後二尖瓣返流也就多了,逐漸的左室也大了,心肌細胞變得沒勁兒,就橡皮筋沒彈性了。
另外,心室律不規則,忽快忽慢,差異比較大,也有不利的影響。大浪頭對堤壩的衝擊破壞作用是更強的。
我這裡治療的房顫患者,除了完全不顫的以外,其他就算還在顫的,絕大多數心率能變慢,變得相對規則。絕大多數左心耳兒能變小,射血分數提高。
說的更直白一點,輕中度心衰,都能(絕大多數)非常明確的治的變好,就更別說預防心衰了。
為什麼這一條我說的比較肯定,不是邏輯推測?因為做彩超,做心電圖就能看出來,直接的證據就能擺到那兒。
當然不是100%的。
房顫雖然是西醫上的同一個病,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的病情千差萬別。年齡不同,是否合併其他的疾病,合併其他病的病情輕重,以及中醫辨證上的不同體質。都會影響最終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