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3281133407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

    天干地支相當於樹幹和樹葉。它們是一個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體。中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幹”互聯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聯叫做“地支”,合起來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個字,依次順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個字,依次順序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總稱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義,有這樣有趣的說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又有認為,甲者鎧甲也,把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伸長。乙者軋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然著見而明。

    (丁)壯也,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紀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又有認為,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

    (醜)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髮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長成。

    (酉)老也,猶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劾也,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

    這種有趣的天干地支,據說其發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時期的大撓氏。例如唐代劉恕在《通鑑外紀》中就引古書說:“(黃帝)其師大撓。。。始作甲子。”大撓作甲子雖是傳說,但從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湯),外丙,仲壬,太甲等來看,干支的來歷必早於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現了。

    起先,我們祖先僅是用天干來記日,因為每月天數是以日進位的;用地支來記月,因為一年十位個月,正好用十位地支來相配。可是隨之不久,人們感到單用天干記日,每個月裡仍然會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分別依次搭配起來的辦法來記日期,如《尚書。顧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擇。甲子,王乃洮頌水,相被冕服,憑玉幾”的記載,意思是說,四月初,王的身體很不舒服。甲子這一天,王才沐發洗臉,太僕為王穿上禮服,王依在玉几上坐著。後來,干支記日的辦法就被漸漸引進了記年,記月和記時了。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中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還存世的名琴有哪些?〔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