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
2 # 何義575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農村地區過年,中國這個地域有點大,因為有此地方田地多一些,人口少一些,他們有多餘的糧食會養一些豬和雞鴨,過年時會賣一部分自己食一部分,所以過年是很豐富的,我唯一的一次在廣西老家過年(指懂事後),是在七四年,年三十開始到初十五,每餐雞鴨豬肉絕對少不了,往往是每餐都食不完,問題是沒有其他選擇,所以自從那一年我有十多年基本不想食雞肉了,因為一吃下去總感覺到有雞屎味。但同期在廣東潮汕地區,他們人多,地少,糧食基本上不夠食,他們也養豬和雞,但只能用一些什糧和豬草喂,豬大得不快,加上還要賣一大部分豬肉換錢,所以自己食的並不多,雞隻能養三,二隻,但過年還是有得食的。在城市基本上是按計劃供給,我記得過年時節,油,糖和豬肉都是加倍供應的,一家人供應一隻雞,可以說是全年唯一的一隻雞了,不過兩廣地區是不食紅燒肉的,他們只食扣肉。
-
3 # 使用者黃山路老芋頭
不論何年代!只要過年都會有"雞鴨魚肉蛋和各類豆製品″的!
不可能沒有的!
各家就視經濟狀況而分:1只到數只,1斤到幾斤之分!
絕不象你們認為的:沒的吃!
過去過年"小孩″最喜歡了!有過年氣息和傳統活動!而現在社會生活天天如過年,一旦到過年了無"氣息也無傳統"!故現在過年不好玩!
-
4 # 孤寂的風51963827
廣大人民群眾沒吃過,我是七零後,小時候吃窩窩頭玉米麵餅子,那時候別說吃肉了,就是能吃上白麵饅頭也是奢侈的想法。放學回家拿著玉米餅子就啃,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餃子。
我是八零後出生的,聽六零後的父母、四零後的奶奶說過那個精神激昂且富足但物質條件極其貧乏的五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我奶奶,父母只有在過年這樣重大的節日裡才能吃上一、兩塊肉,而且還挑肥的肉吃,因為肥肉有油水啊,平常她(他)們是見不到肉類菜品的,更別說吃豬腳紅燒肉了。在三年自然災害裡,她(他)們吃過樹皮,“觀音土”,野菜在當時都不容易找到,因為挖野菜的人太多了。現在的人很難體會到當時人們捱餓的切身感覺了,若不是她(他)們的親口敘述,我的親耳聆聽,我自已也是會對此產生懷疑的。但這就是事實,中國廣大農村當時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