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脫離空間站

    鵝的生活習性:

    1、喜水性鵝習慣在水中嬉戲、覓食和求偶交配,每天約有1/3的時間在水中生活,只有在產蛋、採食、休息和睡眠時才回到陸地。因此,寬闊的水域、良好的水源是養鵝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

    2、合群性家鵝具有很強的合群性,行走時佇列整齊,覓食時在一定範圍內擴散。鵝離群獨處時會高聲鳴叫,一旦得到同伴的應和,孤鵝會循聲歸群。若發現個別鵝離群久不歸隊,其發病的可能性很大,應及早做好防治工作。

    3、食草性鵝覓食活動性強,飼料以植物性為主,能大量覓食天然飼草,一般無毒、無特殊氣味的野草和水生植物等都可供鵝採食。每羽成年鵝每日可採食青草2公斤。雛鵝從1日齡起就能吃草,因此,要儘量放牧,若舍飼,要種植優質牧草餵鵝,保證青綠飼料供應充足。擴充套件資料:1、溫度:適宜的溫度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育雛溫度是否合適,可根據雛鵝的活動及表現來判斷。溫度過低時,雛鵝靠近熱源,集中成堆,擠在一起,不時發出尖銳的叫聲;溫度過高時,雛鵝遠離熱源,張口喘氣,行動不安,飲水頻繁,食慾下降。溫度適宜時,雛鵝分佈均勻,安靜無聲,食慾旺盛。育雛期間切忌溫度時高時低,以免雛鵝患病。育雛保溫應遵循以下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弱雛稍高,壯雛稍低;冬季稍高,夏季稍低。2、溼度:育雛室要保持乾燥清潔,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之間。高溼是育雛大忌,為防育雛室溼度過高,要經常更換墊料,喂水切勿外溢,加強通風。3、分群:在雛鵝開水、開食前,應根據出雛時間遲早和體質強弱,第1次分群,給予不同的保溫制度和開水開食時間。開食後第2天,根據雛鵝採食情況,第2次分群,將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雛鵝分出來另外餵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良輔助裝怎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