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美天涯

    所謂年味就是過年的氣氛,確實是越來越淡了。

    一方面這是和外部環境有關。

    改革開放初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大批人南下到東南沿海尋找工作,形成打工潮,當地不堪壓力。而每次春節又是新的一輪打工潮的高漲之時。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南方不少地方本身就提倡大家過節不必要過分走動。同時在東南沿海的打工者們,由於購票難,假期短,也不能夠回到老家過節,這樣一來,無論是家裡有人在外地的還是置身外地的打工人員,都感覺到過年的氣氛淡了。

    而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是新冠疫情還沒有徹底控制住,人們也儘量少走動,不要走動,不要人為地帶來風險。與其為一時的歡歡樂,反而造成很大的傷害,沒有價值沒有意義。這樣在哪兒都是過年,一動不如一靜,這樣的觀點也必然讓節日的氣氛淡些。

    第二個是家庭內部原因。

    就我的個人成長過程來說,我們是從小一直不太看重過節,一直不把這個節慶太當回事的。這源於我的老父親,是一個思路比較擰巴,喜歡抬槓,喜歡辯證思維的這麼一個人。當人們外出購物打掃衛生準備過節的時候,他會想著有東西平時吃不是也很好嗎?為什麼一定要湊熱鬧,搞衛生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搞嘛,天寒地凍的,平時搞不就很好嗎?這無形中也影響著我們過節的心情。

    長大了以後,天各一方,就這個過節,要不要聚在一起,集中在一處這個問題老父親也有高論說,假期人們都扎堆往一塊聚,容易有群發事件。既給交通帶來壓力。花錢也多。車票不好買還漲價,還存在安全問題。不動地方不也挺好嗎?以前只能靠寫信,隨著通訊的發展又可以打電話啦,甚至還可以影片電話,所以見春節見不見面要不要聚在一起,在我們來說更是非常寡淡沒有意義的事兒了。.

    不過人呢是很有意思的。人們大聲說的嚷嚷的是一個腔調,實際行動又一回事了。馬上就是春節了,我和老父親電話聯絡多點,居然發現他忙得都有時候顧不上接電話,在忙著準備年貨,在做飯,在跟實際後老伴殷老師一起探討做飯的方式,電話都顧不上多說。電話那面傳來熱熱鬧鬧的動靜,讓我不勝唏噓。真是天翻地覆呀。

    唉,過好自己的,活在當下!!

  • 2 # 譚延任

    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爸媽也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一家團聚過年,還有過年有壓歲錢收。

    等我們慢慢長大了,在生活中慢慢改變。每個人的追求也隨著時間改變,成年人回家過年不是攀比就是喝酒吃飯。傳統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了,比如過年舞獅、舞龍的傳統過年活動越來越少了。

    過年回家都是在家都不知道幹什麼,除了吃還是吃各種親戚之間的串門也越來越少。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人與人之間的親情越來越淡了。甚至是走親戚越來越少了,有錢的怕窮親戚上門。窮親來往怕被看不起,也應了那句有錢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近親。

    以前過年大家都聚一聚熱鬧熱鬧,現在過來吧大家都說賺了多少錢什麼的。過年成了攀比這樣的年味肯定越來越淡,沒有了以前的氣氛只有吃有喝。

  • 3 # 使用者回收舊轉鼓

    年味兒,什麼是年味,我認為是人們在80年代以前由於生活困難,平時省吃儉用,等到新年來臨之時,才能忙碌著買新衣服新鞋子穿的,每家每戶一年養一個豬,到年底殺掉等過年吃,家家自己剝雞,剝魚大人們給小孩做新衣服新鞋等,小孩兒們高高興興的等著新年換新衣服穿,小孩兒們在大街小巷仨一群倆一夥的蹦蹦跳跳的迎接新年的到來,大人們忙著準備年貨,好不熱鬧,現在不同了,每天的生活比過去過年吃的都強,衣服平時穿的比過去過年穿的都好,過去到了年跟前就能聽到放鞭炮的聲音了,特別到了大年30晚上一整夜炮聲不斷,每家每戶大人小孩聚在一起歡生笑語,男人們聚在一起划拳喝酒好不熱鬧,而現在這一切都變了,炮聲少了,歡聲笑語少了,不管大人小孩每人抱著個手機看,看電視的看電視,在加上現在的疫情嚴重更是不敢聚集,一點熱鬧的氣氛都沒有,所以那還有什麼年味兒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證明地球自轉有哪些方法?